朱棣自信地點了點頭,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桀驁。
“這是自然,我相信,我的能力擺在這裡,我父皇不可能看不到,不然,他也不會讓我過來這裡負責東征扶桑的事務。”
“只是,小弟現如今雖然對於那扶桑國的諸多事務也有涉獵,可是終究比不得常二哥你。”
“小弟倘若真要永鎮扶桑,那麼,就還得多多向常二哥您請教才是。”
看到朱老四並沒有因為一時的興奮而衝昏頭腦,還知道虛心請教。
常二郎自然不會拿腔捏調,既然朱老四有這個膽略,也有這份鬥志,當然要幫他解決好問題。
解決好扶桑,這就相當於幫華夏民族解決好未來的苦難,提前杜絕某些事情,不再發生。
“不知道賢弟你這段時間可有審閱那錦衣衛扶桑所的那些情報?”
常二郎一句話,就把朱老四給問住了,這廝這段時間心野,動不動就跑那第一分廠去開車,練車技倒是已經把自己練成了一位年輕的老司機。
可問題是,其他的事情嘛,自然也就耽擱了不少。
朱老四迎著常二郎那似笑非笑地的表情,略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皮。
“那個,小弟我知錯了,回頭我就去把那些情報都認真的讀上一遍。不,我會讀了之後,但凡是覺得有用的都抄錄一份,以便查閱。”
這樣的態度,讓常二郎也不得不承認,不愧是你,朱老四。
“走,先到我府中,我給你瞧一篇東西,那是我前些年的時候寫的一些東西。”
“主要還是當時擔心日後忙碌其他事務,把這件要緊之事給忘了,所以特地寫了下來,就是希望在有朝一日,能夠有用處。”
聽得此言,朱棣看向常二郎的眼神越發地充滿著不可置信。
“莫非常二哥你這篇東西,與小弟我日後永鎮扶桑有關係?”
當看到常二郎嘿嘿一笑,點下腦袋之後,朱棣忍不住抬起了腦袋看天一眼。
數年之前,那個時候,怕是常二哥也才剛剛來到這上海縣擔任一個不起眼的小小縣令而已吧?
他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琢磨著要搞扶桑了?
內心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棣,還是快步跟著常二郎穿廊繞柱。
常二郎掀開了門簾,就看到了此刻屋內的鐵爐子上的水壺正在冒著熱氣,那一身粉色薄裳緊裹著她那妙蔓火辣身材的蔓兒,正屈膝在那裡提壺沖茶。
至於娘子穿著一條寬鬆的長裙朱寶貞正在書桌跟前提筆寫寫畫畫,柔兒正在給她研墨壓紙。
隨著簾開,三人齊齊抬眸,看到了常二郎與那朱老四連袂齊至,不禁微愕。
“夫君、四哥,你們怎麼過來了?”
“娘子你先招呼一下你四哥,我帶你四哥過來,是為了拿些東西。”
朱寶貞上前,給那朱棣遞過去了一盞香茶,回眸看了一眼此刻鑽進裡間去忙碌的夫君,又看了一眼跟前的兄長朱棣忍不住問道。
“四哥,你都來到這上海都好久了,怎麼也不把嫂子給接過來?”
“也不是沒有想到,不過現如今,我岳父在北邊主持軍務,而我岳母身子這段時間不好。”
“你也知道你嫂子甚得父母疼愛,如此母親生病,她若是來了這邊,肯定會心生擔憂,所以就先讓她留在京師,多陪陪父母。”
一說到了這,一想到萬一自己真要永鎮扶桑,怕是日後想要與雙親再見,怕也是頗為艱難。
不過轉念一想,現如今海運繁榮,往來便捷,倘若真要想念父母,乘舟也不過數日,便可以從那扶桑島的長崎直抵這松江府上海港碼頭。
再從那裡到京師也不過六百來裡地。這麼算來,甚至遠比那山陝、北平之地到京師往來更加便捷。
目光一轉,落到了五妹朱寶貞的身上,看著這位一母同胞的親妹妹,朱棣臉上露出了一絲溫柔的笑容。
“五妹,日後咱們兄妹怕是見面的時間,會少上許多。”
“怎麼,莫非四哥也要領軍出征了?”朱寶貞眨著那雙又圓又亮的水眸,滿眼疑惑。
“不是出征,罷了,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等事情成了,回頭再告訴你。”
兄妹二人說話間,那邊,常二郎終於抄著一本頗有厚度的冊子,朝著這邊走了過來。
朱寶貞下意識站起了身來,轉眸一瞥,不禁愕然。“《定倭策》下冊?”
“這是給你四哥的東西,當年的時候,我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