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朱元璋這位大明開國皇帝。
以及朱標這位大明常務副皇帝今日也都難得的齊聚一堂。
下方,不少的重臣也都盡聚於此,可以說三品以上的在京官員幾乎都來了。
隨著宦官通傳,一眾考生已然抵達了殿外等候。
此刻,殿內的臣工們目光全都齊聚於朱元璋這位大明開國皇帝身上。
殿試,自然是要由天子出題,之後,一眾參與殿試的貢士,則需要在一日之內有結果。
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讀卷之後擇其優者以獻陛下御前。
但是今日,老朱這位大明天子興許是想要更早的知道訊息。
將過去的八位讀卷官,直接就增設成三十位。
由這三十位讀卷官閱卷。為的就是希望能夠在一日之內。
便將這些貢士們的試卷全部閱完。
對於陛下的安排,一眾臣工都表示沒有任何意見。
你是陛下你開心就好,反正大家其實也很好奇今年會不會有什麼奇蹟。
所謂的奇蹟就是,常升這位開平王之子,是不是真能牛逼到三元及第金榜題名。
要知道,朝堂之上,除了一票跟隨陛下屍山血海爬出來的糙老爺們之外。
其餘的哪一位不是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的大佬。
都想要見識見識今科殿試,那些參加殿試的讀書人,到底比常升能差到哪去。
畢竟到時候,雖然狀元是陛下欽點。
但是倘若常升的文采慘不忍睹的話,呵呵,想必陛下也沒臉欽點他為狀元。
畢竟,大明開國皇帝也是要臉的。
此刻,朱標立身於老朱的身邊,內心亦是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親爹會不會臨時腦子一抽就把題目給改了。
倘若如此的話,那自己的二舅子想要三元及第那可就危險了。
哪怕是那小子連中兩元,可是在朱標的心裡邊。
常升這位過去不學無術,完全是靠才華暴擊,才能拿下解元與會元的二舅子。
想要完全憑藉真才實學拿到狀元,實在是太困難了點。
好在,親爹老朱還是相當的給力,沒有整出什麼意外。
而是直接就宣佈,這一次的科舉,分了南北兩榜。
之後又經過了半年左右的太學學習,相信這些才俊之士。
都已經增加了自己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
為了能夠讓他們都一展所長,盡情的揮灑才華學識。
所以這一次的科舉殿試,朕決定不命題。
由這些考生自由發揮。
此言一出,一眾重臣皆盡面露愕色,胡惟庸出了列班朝著老朱一禮。
“陛下,殿試若陛下不出題,臣擔心那些參加殿試的貢士自己發揮的話。”
“很難分出優劣高下,如此一來,恐怕……”
“胡卿不必擔心,這就是為何朕此番要準備三十位讀卷官的原因。”
“何況,此番科舉,不論是南北分榜,還在入太學就讀半年方可殿試,這些皆是新制。”
“既然如此,那殿試自然也要有所變化,不必再言。”
看到老朱如此強硬,胡惟庸也只能俯首退回了列班。
一旁的李善長則是老神在在,撫須垂眸不言。
這位陛下,一旦做了決定,豈會聽人相勸?
隨著那些舉著牌子的宦官從大殿走出。
早就已經枯坐在書案跟前,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的常升抬起了腦袋。
當他看清楚了那些牌子上的內容之後。
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好好好,姐夫哥給力,老朱也很給力。
既然如此,不拿個狀元,簡直就是對不起親爹的在天之靈。
不過,常升為了表示自己也是剛剛知曉題目。
決定如鄉試與會試之時一般,也要冥思苦想上一刻鐘的光景。
唯有如此,才能夠顯得有儀式感。
這種沒有命題的自由發揮,直接就打亂了不少貢士的思路。
不過,所有前來參加殿試的貢士們,其實也早早的就給自己搞出了幾篇命題作文。
這就有點像是後世的押題一般,倘若押中了,那就是大賺。
即便押不中,那也不虧。
而像鄭真這樣飽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