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章 爹,你怎麼不進去?

僅僅只是這幾句話,就讓老朱下意識地頓住了腳步,眉頭大皺。

常二郎的這番話,讓老朱很是不悅,有股子夾槍帶棒的意思。

可是仔細一品,老朱也不得不承認,頗有道理。

他是不太明白開中法是什麼意思,但不代表他不清楚鹽引為何物。

而那食鹽之暴利,他焉能不明白?

自己的老對手張士誠就是個私鹽販子出身,靠著私鹽,積累了不小的原始資本。

很快,水榭內的聲音,再一次打斷了老朱的沉思。

“那依升弟之見,該當如何禁絕日後朝廷。

又或者是勳貴官吏,向你說的這開中法伸手,利用這些鹽引從中漁利?”

“……姐夫,”

常升看著跟前滿臉殷切之色看著自己的姐夫哥朱標。

甚是無可奈何地攤開了雙手。

“咱們能夠解眼前之急患,能夠延續百年穩固,已然是極致。何必想那麼遠呢?”

朱標先是一愕,旋即赫然地點了點頭。

“是啊,這開中法倘若能夠讓我大年邊陲百年無憂,已然屬於是極限了。”

“至於百年之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姐夫所言極是,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努力做到最後。”

“百年之後,哪怕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毛病,但我們也應該相信後人。”

“當然,重點是,陛下還有姐夫你們兩代人,倘若能夠為我大明打好足夠堅實的基礎。”

“那麼我大明千秋萬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標點了點頭,可猶未死心,手指頭在案几之上敲打個不停。

“難道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成?”

“升弟,愚兄我知道你一向足智多謀。

之前你也是為愚兄謀劃了不少的大事。難道這事,現如今真的無解?”

看到朱標那殷切的目光,被打動了的常升忍不住咧了咧嘴。

“倒也不是沒有,只是小弟如今只是剛有這麼個想法。”

“原本還等著開始實施之後,再與姐夫報喜……”

“你還真有?”朱標瞬間眼珠子一鼓,沒想到自己這番吹捧,居然還真的很有效果。

已然邁開雙腿就想往裡進的老朱腳步一頓。

同樣臉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常升這小子,不會是在胡扯的吧?

。。。

開中法,隨著利益為朝廷、官員、勳貴所眼紅,紛紛開始上下其手。

等到了明中期就已經糜爛不堪。

孝宗弘治時期,葉淇為戶部尚書﹐改舊制為商人以銀代米交納於運司。

解至太倉,再分給各邊,每引鹽輸銀三四錢不等,致太倉銀多至百餘萬,國家的財政收入驟增。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折色法,就是過去你得把糧食、各種物質送到邊疆才能換鹽引(經營食鹽的憑證)。

那麼現在就是你直接可以用銀子換鹽引,以前的只能在邊疆經營的商人可以到內地經營了。

邊地鹽商大都舉家內遷,商屯迅速破壞。邊軍糧食儲備也因此大減。

從開中法向折色法的轉變,明朝鹽政改革亦可以說是大明邊鎮衰落的根源。

其實想要做到這一點,不讓開中法全盤糜爛,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看不上這點利益。

用更大的利益來誘惑他們,常升內心已然有了自己的全盤計劃。

那就是大明西北之地最適合種植的各種經濟作物,當那些作物都能夠賺取到大筆大筆,遠遠超過鹽引的財富。

那麼,還有誰會樂意把眼珠子盯在鹽引那三瓜兩棗上?

例如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棉花。

宋末元初,終於開始漸漸普及起來的棉織物的出現,這種物美價廉,經濟耐用的棉織物,已然是越來越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並且,棉花的紡織工序,遠遠要比那麻、蠶,更加的簡單。

不論是衣帽、鞋子,被褥,繩索,乃至船帆,可以說,就沒有用不上它的地方。

而大明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域,正是大明的西北地區。

那裡土地乾旱,日照充足,十分適宜於棉花的生長,即便是鹽鹹地,棉花也同樣可以生根發芽。

只要棉花的需求足夠旺盛,西邊邊陲之地大量種植棉花。

那麼這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