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主動投誠忽韃,無異於是將一份活生生的遠昭地圖送到了忽韃面前。長達五年的時間,足以讓忽韃京都安插無數細作釘子,甚至有人混進了朝堂後宮。誰也不知道這些眼睛都藏在什麼地方窺視著整個王朝的運轉。忽韃帶著使臣團大搖大擺的進京,他們卻對他的意圖還沒有一星半點的認知,若到時他將所有的釘子運轉起來,遠昭國恐怕在劫難逃!楚凌昭在這樣緊急地時刻趕來看陸戟為的也就是這個,他繃著臉沉思,肩上頂著遠昭的萬里河山和不計其數的黎民百姓。若此舉失策,將血流成河!&ldo;你確定能讓他開口?&rdo;楚凌昭問,他需要一個確切的堅定的回答。&ldo;坦白說,臣沒有把握。&rdo;陸戟如實回答,上了藥以後,傷口的麻意漸退,痛覺一點點甦醒,他不由得微微皺眉,忍著痛繼續道:&ldo;不過只要陛下能確保他的安全,就會釣出不少人來,顧炤的口不容易開,那些人的口卻是可以撬開的。&rdo;就像楚凌昭安排使臣團住在安家的道理一樣,要釣魚,總是需要餌的。&ldo;朕知道了。&rdo;楚凌昭點頭,心裡已經有了決斷,轉身要走,陸戟捂著肩膀起身,動作艱難的跪下:&ldo;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rdo;&ldo;什麼?&rdo;&ldo;請陛下帶阿湛來天牢一下,臣交待他幾句話,然後陛下便可帶他去見顧炤,若……&rdo;陸戟停頓了一下,許是因為肩膀的傷,又許是因為心中無法對旁人所道的痛,後面的字句變得艱澀拗口:&ldo;若由阿湛去問,顧炤也許會開口。&rdo;&ldo;他身上有顧家的血脈?&rdo;楚凌昭敏銳的察覺到其中的關聯,陸戟頷首點了點頭。楚凌昭立刻讓宮人去接蘇湛過來,一來一回花不了多長時間,楚凌昭乾脆不走了,獄卒極有眼力見的搬來一張太師椅到牢裡讓他坐下。屏退旁人,楚凌昭開始問問題。&ldo;當年是先帝派人滅的顧家滿門?&rdo;&ldo;是。&rdo;&ldo;顧炤為何能活下來?&rdo;楚凌昭如今用的那批暗衛大多是先帝留給他的,那些暗衛的實力他是很清楚的,先帝若要滅顧家的口,那顧家絕不該還有遺孤活下去,這樣的隱患實在是太可怕了。&ldo;顧家家奴拼死護著顧炤逃到了邊關,顧大人在京中對我娘曾有過諸多照拂,我爹收留了他們。&rdo;其實當時的情況是暗衛已經追到了城門口,那些家奴根本來不及叩響城門就被斬殺於城門口,顧炤滿身是血的揹著顧漓,以為自己必死無疑,連著好幾日燒得昏睡不醒的顧漓似乎也察覺到危險,啼哭不止。守城官兵被驚動,像是天意的安排,那夜陸嘯正好巡城到城門口。他沒認出這兩個孩子是什麼身份,只是下意識的保護弱小。暗衛不得不亮明身份,說奉了皇命來要兩個孩子的命,陸嘯先是震驚,不過很快明白過來其中發生了身份,做主收下兩個孩子,給了暗衛兩個選擇,要麼強攻殺了這兩個孩子,要麼回去覆命,告訴先帝顧家滿門已滅。那時陸嘯手中有邊關守城將士數千,暗衛只有十人,是如何都敵不過的,於是,這兩個孩子便這樣活了下來。&ldo;顧炤很聰明,也很刻苦,我和他日日在一起習武練功,如同我爹的左膀右臂,其實他比我更適合鎮邊將軍這個位置,我爹原本想讓他改名換姓重新入朝的,但他不願意。&rdo;那時的顧炤經歷了滿門被滅的變故,也見過了邊關百姓被胡人欺壓苦不堪言的慘烈,他雖打消了回京報仇的念頭,願意跟著陸嘯在軍中守衛邊關安寧,那也是為了報陸嘯的救命之恩,而非替遠昭皇室效命。顧家沒了,顧炤自幼學的那些忠君愛國的觀念也全都沒了。他不會再臣服於君王腳下,那是對顧家亡魂的踐踏!&ldo;按照你的說法,他在邊關軍營長大,並沒有要謀逆的想法,那為什麼……&rdo;&ldo;因為五年前那一戰。&rdo;陸戟直視著楚凌昭的眼睛說,眸底飛快的掠過那場大戰的刀光劍影。那是陸戟的封神之戰,也是他接任鎮邊將軍後的第一場大戰。那一年先帝病入膏肓,日漸糊塗。那一年塞北驃騎大軍的統帥還是趙老元帥。那一年僅僅是陸嘯卸甲歸田的第二年,北方大旱,半年不曾降雨。因旱災嚴重,胡人一族的生活越發困難,不少地方出現殘殺老幼食人肉充飢的現象,陸戟駐守的邊關也同樣受災嚴重,和今年一樣,朝廷的賑災糧款遲遲未到,城中人心惶惶,陸戟那時還沒有能獨當一面的能力,尚且不知胡人已走投無路,盯上了這座邊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