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炤?是二十年前被滅門的顧家大少顧炤嗎?他不是早就死了嗎?怎麼還活著?說起顧家被滅門,那也是遠昭國的一樁奇案。在趙寒灼這個鐵面判官任大理寺少卿之前,往前數三任,也曾有個極出名的大理寺少卿,那位大人叫顧雲修,出身斷案世家,如今的仵作驗屍標準有很多都是沿用顧家先輩編纂的驗屍手冊。顧雲修與趙寒灼不同,他雖與各種離奇命案和屍體打交道,卻是個十分好相處的人,與朝中同僚的關係也很好。先帝在位時很是倚重於他,然而後來因為判錯了一宗案,被先帝革了職,一家流放出京,在押送去流放的路上,被莫名滅口,一家老小無一人生還。當時眾人唏噓不已,有人覺得顧雲修是斷案多年樹敵太多,被人買兇滅了門,也有人說是他知道了一些辛秘,被權貴使計要了命。眾說紛紜,後來時日一長,便也漸漸被人們遺忘。而眾人之所以對顧炤這個名字如此記憶猶新,是因為顧炤曾與顧遠風、安無憂的名字並列出現在遠昭國百姓耳中,顧炤與顧遠風不僅同姓,年歲相同,連天資都同樣超卓。顧家出事前一個月,七歲的顧炤和顧遠風還有安家大少安無憂曾有一次名動天下的神童之爭。三人將詩詞歌賦都比了一遍,所做詩詞,均驚為天人,甚至對當時的國事都做出了極為犀利的見解。那日的比試,顧炤憑藉家中耳濡目染的斷案之術險勝,成為遠昭第一神童。那時所有人都驚歎著顧炤的天賦,也堅信他日顧炤長大以後,會成為比其父顧雲修更厲害的神判,然而這位神童沒能平安長大便夭折了。眾人沒想到時隔二十年,還能再聽見顧炤這個名字,而且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趙寒灼和顧遠風聽見這個名字也十分詫異。趙寒灼接任大理寺少卿以後,透過查閱以往的卷宗,對顧雲修這個名字和整個顧家都算得上是熟悉。他沒有見過顧雲修,但他從顧雲修留下的卷宗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毫不誇張的說,在趙寒灼心裡,顧雲修算是他半個師父,顧炤算是他半個師兄。顧遠風和顧炤的羈絆則更要多一些,因為同姓的緣故,顧炤對顧遠風有一種特別的親近和好感,顧雲修也特別關照顧遠風,幾次邀請顧遠風到顧家玩。顧遠風自幼聰慧,自然比其他孩子記事更清晰。他記得顧雲修是個很溫和的人,現在想來,他後來的脾性其實潛意識裡是受到了顧雲修的影響,而顧炤更像是和顧雲修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若是顧炤順利長大,遠昭第一公子的稱號,當非他莫屬。見過顧雲修和顧炤的人,恐怕永遠都不會相信,當年的顧家大少顧炤,經年以後會變成如今校場上這種模樣。顧炤這個名字再度被眾人記起,扈赫因此被激怒,他眼睛猩紅的看著陸戟,發出一聲嘶吼:&ldo;遠昭此等惡臭的泥沼,不值得我為它賣命為它冠姓!&rdo;他的聲音比陸戟的更大,拼盡了全力,喉嚨好像被風沙刮過,浸染出縷縷血絲。那是多年積攢的仇恨與憤懣。也是顧家滿門所有慘死冤魂的吶喊。顧家不曾有錯,有錯的是遠昭,是這個腐朽不堪的皇室!所以他拋去顧家祖訓,入了胡人一族,冠了胡人的姓名!忽韃似乎一直等著的就是這一幕,扈赫這一聲吼得他極為熨帖,他饒有興致的看向楚凌昭:&ldo;陛下,本王的勇士好像與你們遠昭淵源頗深啊。&rdo;&ldo;……&rdo;楚凌昭一臉肅然,從顧炤這兩個字出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陸戟下不去手的原因。顧家是被冤枉的。顧雲修被革職之事,楚凌昭尚且年幼,只模模糊糊記得顧雲修曾在御書房與父皇大聲爭吵過一番,那一次吵得很厲害,爭吵中楚凌昭隱約聽見了老逍遙侯的名字。爭吵後沒多久,顧雲修便被革職了。結合之前突然爆出的遺旨一事,楚凌昭不難猜出當年的齟齬,多半是顧雲修不小心查到了越昭帝曾留下遺旨,告訴先帝以後,先帝對老逍遙侯起了殺意,顧雲修不贊同此舉,才會與先帝起爭執。先帝怕此事洩露,便革了顧雲修的職,後來流放路上,許是先帝又許是太后不放心,終究還是派人滅了顧家滿門。&ldo;你活著,為什麼不回來找我?&rdo;陸戟沉聲問,顧家蒙冤一事他沒有立場發表意見,但有些事他能。聽見這個問題,扈赫嗤笑出聲,他一開始只是輕聲在笑,後來變成仰天長笑。那笑聲極狂妄又極悲涼,聽得人心裡不舒服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