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麼玩笑,駕車過河,只要稍微遇到個石頭,整個大車都要傾覆,那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嘛
但這話剛到嘴裡,沮儁就明白這肯定是那些公卿的意思。
想了想,他到底還是鬆了語氣:
“這條河水流有點急,大車要想過河,非得將大的輜重都丟下車,人拽著麻繩過河,然後選一流的車手控制才可以過河。”
皇帝聽了大喜,下命令就按這樣辦。
在這邊清車的時候,沮儁和羽林郎們先騎著戰馬,手裡拽著麻繩開始渡河。
雖然水道急,但沮儁和眾騎士騎術都很精湛,最後還是有驚無險的過河了。
這邊過河後,幾人來不及休息,就開始在岸這邊打繩樁好接引隊伍過河。
等車差不多清理好後,公卿和隊伍一起徒步涉水。
他們拽著繩子,一步步在水裡踱步,有些腿軟摔倒了,也有後麵人幫忙站起。
好在後面沒有追兵,不然這點素質要想安全過河是真的堪憂。
花費了兩刻鐘後,隊伍終於全部過河,然後就等大車過河就行了。
對岸,十幾車大車已經換上了技術最好的車手,然後在河道上都清空後,他們也開始吆喝著牛開始過河了。
牛很穩當,踩著水就向著對岸踱步過來,但即便這樣還是有車翻了。
因為後面大車的拖累,牛即便踩穩了,後面車的輪子被石頭給擠住了也是白搭。
最後,一番折騰下來,還是有三輛大車被拋棄在了水裡,牛倒是被牽了過來。
這就是西行路,路路難過路路過。
皇帝心裡也越發振奮,認為自己的事業也和這路一樣,雖然曲折,但卻光明。
也就是在過了豐水,天子的隊伍遇到了牛輔派在前頭的哨騎。
在聽說牛輔的騎隊就在不遠處時,劉協的心情是複雜的。
就個人來說,皇帝不僅和牛輔沒有矛盾,甚至還對牛輔是有恩的。
當年牛輔隨董卓第一次入京的時候,劉協就對牛輔憨直的樣子喜歡,常在董卓身邊誇讚,說涼州諸將中,就屬牛輔老實可靠。
當然,在董卓面前這樣誇一個人,可算不得什麼好事。
不過牛輔是董卓的女婿,是自己人,也不會因為皇帝這話就騎什麼猜忌心。
但後面,每每需用兵,董卓就偏偏留著牛輔不用,但你猜怎麼著,那幾場仗都是和泰山軍的戰事。
最後牛輔因禍得福,當各大將都折損在東線的時候,他反成了軍中有數的大將了。
而後面,要地西線的涼州羌亂用兵,牛輔就成了那最合適的人選了。
總之,牛輔能有現在地位,和皇帝的關係是不淺的。
但皇帝還是心慌的,因為他被涼州將的那種蠻橫跋扈給弄怕了,深怕自己剛離了龍潭又進虎穴。
就在他心裡患得患失的時候,對面牛輔已經卷著煙塵奔了過來。
還不錯,牛輔的騎隊在距離皇帝還有小三十步的時候就停了,然後劉協就看到頭前的牛輔利落下馬,然後快步趨了過來。
雖然劉協知道自己樣子也很狼狽,但還是努力維持著天子的派頭,昂著頭,不讓自己墮了威儀。
但劉協可能並不知道,他現在這幅樣子落在牛輔眼裡是什麼樣的窘態。
牛輔走來,眼睛一個勁地在瞧,見皇帝全身上下真實邋遢狼狽:
他身上穿的是件土布單衣,腿上套的是件武人穿的大袴,只是袴腿上都是泥漿。然後皇帝的頭髮呢也不用冠繫著,而是用一條紅色的束帶綁著。
而且因為之前淋過雨,又剛剛淌水過河,皇帝身上黏糊糊的,連頭髮發稍都打綹了,附近還蚊蠅群集,雖然又人在邊上驅趕,但還是弄得皇帝不耐煩。
牛輔心裡有了想法,走到皇帝面前後,一點不敢怠慢就這樣伏在地上叩首。
而皇帝因為害怕,也就這樣硬挺著讓牛輔跪著,好定了上下。
好在牛輔不在意這個,在天子下令請聲後,就悲慼道:
“陛下,那董璜小子真是畜生不如,我牛輔必要帶兵為陛下討得此恨。”
劉協聽這話後,明顯是一喜,忙問道:
“牛卿,你帶了多少兵馬入京的。”
牛輔一拍胸脯,故意表現得誇張,對皇帝道:
“陛下,臣攜千騎虎賁,不用陛下擔心,這就護著陛下殺回長安。”
但劉協一聽這個數字就蔫了,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