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表露。
他只是讓人給史淮再添肉添酒,說非要酬勞酬勞他給自己送的大禮。
等史淮滿臉紅暈的被攙扶下去後,于禁想了想,就讓人去將隨軍的飛軍外司頭子史阿喊了過來。
之後于禁和史阿密探了好一陣,然後史阿就親自帶著一支精幹騎隊,悄悄向著驪山那邊奔去。
後面幾天,于禁依舊不緊不慢,他繼續在鄭縣駐紮,然後每日就是接待各種關西俊彥。
關西的動盪和內亂已經讓這些有識之士寒了心了,尤其是在得知關西表率的楊氏都已經投靠了泰山軍了,這些人就更加心動了。
一開始於禁還有點好奇,當第一個士子前來求見於禁的時候,他還問了對方一句話:
“我大太視爾等世家子弟為寇仇,你為何還要來投我軍”
但你知道人家是怎麼說的呢
那士子滿臉驚訝,連忙搖頭:
“大帥想差了,我等當然不是什麼大太的寇仇,反而正要將土地獻給大帥,貴軍替天行道,我輩自然那不敢倒行逆行。”
這下子可就把于禁整不會了。
他確實長於軍事,也會人情世故,但因為常年在軍中,他對地方上和政治的想法還是比較純粹的。
覺得世家是敵人,那就是敵人。
但于禁卻不知道,現在的形勢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如果一開始泰山軍還是脆弱幼小的時候,豪強世家只會選擇鎮壓他們這群離經叛道的。
可隨著大太拿下京都,天下三分有其一後,整個世家的心思就不一樣了。
他們有很多的訊息渠道,不僅僅是關中的,甚至在河北、在青州都有很多的關係。
所以這些人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最開始他們以為泰山軍肯定是要將他們這些人趕盡殺絕的,但後來發現卻不是這樣。
泰山軍雖然以暴力起家,但對於暴力卻分外的保持克制。
一些失去了土地的世家子弟,只要是能在土改中過關的,不僅能收到一份口糧地,還能和其他民戶一樣,有同樣的權力。
而後面發生的事情也確實如這些人所想的,當泰山那邊的關羽搞二次分田時,似乎從鄴城和京都都流傳一種小道訊息,那就是:
“張王對關羽的處置手段很是不滿意。”
有了這訊息,這些世家子弟的心就放下不少了,看來泰山軍只是單純的想透過調節天下財富,重新平等分配,而不是非要豪強子弟們把命拿出來贖罪。
那好辦,既然要土地,那就把土地交出去,既然最後是大家在同一個水平線,那最後能跑到最前頭的還不是他們這些世家子嗎
他們從來不怕競爭,怕的就是不給他們競爭這個機會了。
有了這樣的轉變,原先惶惶不可終日的關西世家子弟們發現,思路一下子就開啟了,整個天地都寬了。
而且說實話,他們也看出來了,就算沒有泰山軍,自家往後的日子也不可能再如從前了。
他們都是依託於漢室而崛起的世家,等新王朝出現後,人家自己會有自己的勢力集團,到時候他們這些前朝老臣本來就不受待見。
而且現在時局也不好過,那就是董卓手下的那些涼州兵軍紀太差了。
有搶他們女兒的,搶他們妻子的,反正只要那些涼州軍將兵卒看到好的當時就要奪走。
這個率先投奔于禁計程車子就說了這樣一件事。
為何關西各家苦涼州軍久矣那士子就說了一個發生他們家的事情。
說他有個族弟就愛打獵,所以養了一頭上好的獵犬。一日一夥涼州軍將從他族弟家門口經過,正好看到了那雄壯的獵犬。
當時那涼州軍將大讚了句:
“是個好狗!”
說完就走了。
他那族弟也沒當回事,一切照舊,但沒過片刻,一夥涼州兵就打破他們家壁,直接將他族弟的獵狗給打死了。
那些涼州兵告訴自家族弟的理由是什麼呢就是他們家隊將刀劍傷寒得厲害,正好用你家好狗的皮子做個褥子。
族弟當然不依饒,但最後卻被涼州兵一頓打,人打著打著還罵呢:
“要不是咱們涼州人給你們頂著,你們這些關中人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還能優哉遊哉的打獵為你們打生打死的,拿你一條狗做皮褥都不願意再敢惡,要你的命。”
再然後,他那族弟就不敢反抗了。
不是因為那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