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伍習就帶著這五十甲兵出壁,直奔壁外的泰山軍營壘。
他伍習可不是孬種。
……
夜裡,呂曠正在營內聽軍中的主簿講《漢書》。
聽《漢書》也算是泰山軍軍將們的風潮了。
晚間,呂曠看著他弟弟和那潘璋鬧翻了,心裡非常煩躁,於是在吃了晚飯後,他並沒有去找弟弟,而是獨自在大帳中捋著這事。
這時候,主簿照例入帳要給呂曠講《漢書》,呂曠沒說什麼,只問他今日讀什麼。
主簿對講《漢書》這件事還是很看重的,每次都提前做功課,見呂曠問起,就答道:
“今日讀《灌夫傳》。”
呂曠點了點頭,就讓主簿開始講。
按照過往的慣例,主簿將整節文字串講一遍,然後就看是引申發揮,激發呂曠與自己一起討論。
但主簿在讀的時候,明顯發現呂曠總在走神,忙問:
“軍主,今日是有什麼心事嗎”
呂曠見主簿發現了,嘆了口氣,對主簿道:
“岑君,我今日有點倦了,明日再講這一則吧。”
這主簿沒覺得有問題,他知道呂曠的確軍務繁忙,這些年呂曠變化很大,越發開始有大將之風了。
所以,主簿恭敬拜了下,就退出了大帳。
主簿一走,呂曠就洩了氣了。
是的,他的確神思不屬,但卻不是軍務累了,而是被剛剛主簿所講的那段灌夫傳記給駭到了。
呂曠只是一個東平國的遊俠,此前從來沒有什麼正經的教育,更不用說知道灌夫其人了。
這是他第一次聽灌夫的事蹟,在主簿的引申中,他知道此人和王上是本家,都是姓張的,但因為他的父親是潁陰侯灌嬰的家臣,被灌嬰賜了灌姓,所以才改了灌。
灌嬰其人,呂翔是知道的。
以前主簿和他講過,那也是和高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悍將的,而且老弟兄們還特別愛聽此人的故事。
據說此人早些不過是個販布的商人,但後面遇到了高祖皇帝就發跡起來了,之後以卓越戰功而封侯。
可以說灌嬰的事蹟總能讓軍中的老弟兄們聯想到自己,所以對此人特別推崇。
所以,主簿一講灌夫和灌嬰的關係,呂曠就聽了進去。
一開始聽著還好,在主簿的講述中,灌夫不愧是姓灌的,在前漢七國之亂的時候,帶著千人從軍,直接立下戰功而被封為中郎將。
之後其父征戰中戰死,其人也不肯返鄉葬父,而是繼續戰鬥,用敵人的血來祭奠其父。
可以說,到這裡,灌夫的種種實在是太符合泰山軍老弟兄的脾性了。
要不是顧忌形象,呂曠當時就要擊節讚歎,唱一句:
“真乃大丈夫!”
但後面呂曠就聽著不對勁了。
後面灌夫果然因軍功而被提拔,先是做了代國宰相,又在武帝時做了太僕。
但此人在長樂宮的時候醉酒毆打當時的衛尉,當時的武帝保了他一命。然後在當時丞相的婚宴上,他又與另外一個軍中大將起了衝突,在人家丞相的婚宴上大罵對方。
最後呢灌夫就因為這個事被斬殺了。
呂曠聽完這個故事的後半段,汗流浹背,因為他想到了自己弟弟的做派和那灌夫不是如出一轍嗎
而灌夫那麼大的功勞,都因為一張嘴橫死,他弟弟功勞都比不上灌夫,而脾性尤有過之,怕最後的結果要比灌夫還慘吧。
越是想,呂曠越是汗流浹背。
就在他想著辦法如何勸兄弟收斂收斂脾性的時候,忽然就聽到帳外警鐘大作,然後帳外就奔進來一人,大叫:
“軍主,敵軍出壁夜襲了。”
呂曠大叫一聲,直接衝出了帳外。
只見營壘的南方,黑暗中正傳來喊殺聲,呂曠當即就對邊上的扈將下令:
“好,正等他們出來送死。令各營緊守壁壘不動,著突騎隊出援前營。”
呂曠不愧是越發有大將之風的,三言兩語就佈置好了應對之策。
命令下達未久,黑暗中就響起了急促的馬蹄聲。
那是直屬在呂曠帳下的三百突騎,他們剛剛得了軍令,就直奔前營。
出兵何其速哉。
……
伍習夜襲的時候,楊茂正宿在潘璋營中休息。
今日下午,他們一到玉璧就開始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