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五十四章 懸瓠

已經是能預料到了。

那些從平輿趕過來的部隊,別看有兩千多人,但真正的老兵才有多少

河洛那一戰,可謂是完全將陳公國的骨頭都給打斷了,丟失了百戰老兵和武士,如今的陳公國還有什麼可以與泰山軍野戰的部隊

而對面呢雖然只有二十騎,卻是半甲騎的隊伍,全身上下除了戰馬,其他都裝備著鐵甲、鐵盔。

這樣的部隊人數雖然少,但只要衝鋒起來,那就是橫衝直撞。

此時的泰山軍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對騎軍的建設已經到了巔峰。

除了專門用來破陣的甲騎之外,還有像遊奕哨騎一樣的半甲騎,這些部隊都按照不同場景去使用。

郭嘉雖然沒有參加那次河洛之戰,但卻一直重視泰山軍騎兵的情報。

要知道這種半甲騎還只是尋常,而那種甲騎才是真正的人間殺器,遠遠望去,每一騎就彷佛是一座鐵塔。

那些援兵要是遇到這些鐵甲騎了,怕還會更慘。

嘆了一口氣,郭嘉對邊上的袁尚說道:

“泰山軍野戰之強,今已觀之,為今之計只能僅守懸瓠,以待天下又變了。”

話說得沮喪,但卻也是事實。

就這樣的野戰成績,城裡沒人會願意出城作戰的。

此時身著孝衣,穿鐵甲的袁尚欲哭無淚。

是的,他終於擊敗了父親的其他幾個兒子,繼承了陳公國,但此時父親留給他的卻只是滿目狼藉的殘破國家。

城不過二,兵不過萬,民不過十萬。

此時袁尚聽著郭嘉的話,看著城下汝水上悽慘哀嚎的場景,聲淚俱下道:

“我袁家何至於此啊”

說著更是眼淚鼻涕一抹一大把。

但在場的大夥皆知道原因:

“這就是真龍下場,贏了獲得一切,輸了身死族滅,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只是可惜了袁尚了,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就已經一切不可挽回了。

其實袁尚還是有可以依賴的手段的,那就是尚父郭嘉所編練的萬名新軍。

以前袁紹在時,一直推行的就是精兵政策,因為靠著莊田制度供養出一大批合格武士,所以這項政策一直非常有用。

但後面陳公國在北上河洛的時候,為了供應大量精兵的軍糧,袁紹命各郡縣搜刮壯丁去前線羸糧。

後來這些壯丁又開始慢慢充入軍隊,以至於各軍戰鬥力都有不小的下滑。

但就是這種比例在後袁紹時代都成了奢望,因為大量精銳武士的喪失,這種以武士為骨幹,徒隸、丁口為肉的軍隊模式正式破產。

沒有骨幹,就是強徵了丁口為兵又有什麼用呢也只會浪費糧食。

而且強徵為兵,又使得地方號泣動乎鄰里,嗟怨盈於道路,讓本就沒有民心的袁家更是陷入百姓的仇視之中。

所以由郭嘉做主,力排眾議遣散了這些徒隸武裝,而是開始編練新的軍隊。

雖然編制是新的,但其實人還是那些人。

郭嘉只是將城內遷移過來的梁、陳、汝、潁等地的豪強部曲整合為軍,以各家子弟為核心,編練了一支新的作戰軍隊。

但也正是透過精簡部隊,去除冗兵,郭嘉得以騰挪出大量的資源用在這些軍隊身上。

這些遴選上來的精兵普遍以步兵為主,強壯矯捷,極為精練,可以揹負重達六七斗的甲械和軍糧,日夜行二百里。

而能做到這些,郭嘉他們的花費也很大,普遍一個兵的軍餉和軍賞是過去養兵的三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今只有財富的陳公國只能透過這種方式練兵了。

但即便如此,讓這些新軍出城野戰也是力有不逮的,因為他們都是步兵。

不過也不用小覷了這支部隊,作為陳公國最後的武吏,軍中還是不乏勇士的。

這些人有的就是北地的歸化人,如馬延、張嶷、李孚等;有些是豪勢家的部曲家將,如蘇由、尹楷、韓範、梁岐等;有些則是袁家僅剩的一些精粹,如嚴敬、彭安、岑壁、汪昭等。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出自袁尚的私人部隊,很早前就追隨於他了。

也正是這些人的存在,使得袁尚還有一點信心,去守住懸瓠。

但此時的袁尚可能並不清楚,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將會在之後的日子裡,一個個消失在血戰中,最後與大陳一起退出歷史舞臺。

之後的日子裡,中原地區越來越冷,但懸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