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五十六章 彭城

城的一例,那咱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咱們這一戰要達到的目的,是一戰而攻成,還是隻是打到淮水北岸為止。”

之前那個問題涉及太多,眾將們不好回,現在則快語的多,人群中的李虎率先回道:

“自然是一戰而功成,實際上青州的曹操願意和徐州那邊結盟,怕也是做此想的。對於他們來說,趁著咱們沒有消化掉中原地區,與咱們決戰正合他們的意思。”

但李虎的話卻讓一邊的張南產生了疑惑,他不解問道:

“既然決戰是曹操所欲,按照兵法而言,制敵而不受制於敵,那咱們豈不應該是避免決戰呢為何還要一戰功成。”

李虎見問話的是張南,頗為自矜道:

“這道理多簡單正因為彼欲決戰,我軍難道就不欲一戰而滅其軍,正是我軍之長,反倒是要怕他們節節抵抗,到時候就是打贏了也是損兵折將,地方一片焦土。”

張南聞言,點頭認同。

但在場的人都沒有發現,張衝為何要單獨講了一個淮水以北,難道不應該一直打到長江南嗎

所以這個時候張衝又提了一句:

“在你們看來,江東的孫堅就不足慮了”

包括李虎在內的宿將們都遲疑的點頭,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長江以南不是傳檄而定的地方嗎

你見過秦皇漢光武以來,誰出兵打過南方的勢力啊,都是他們北方這邊一統了,南方那邊就是傳檄而定的。

張衝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他和諸將們出現了認知上的偏差了,他當然知道此時的南方到底有多棘手,知道那一場決定歷史走向的赤壁之戰到底是怎麼打響的。

但李虎這些人不懂啊,哪朝哪代都沒聽說過長江以南的人敢炸刺的。

張衝想了一下,只是對眾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南方百年開發,士富民廣,誠不可小覷。孫堅江東虎將,用兵老道,也是勁敵。你們要是真將此人視為無物,那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眾將聽王上這麼說,當即對孫堅和南方提高了警惕,沒辦法,王上說的,他們就信。

有些人是因為看到才信,而他們都是王上說了,就信。

接著,張衝就指著輿圖的下半部分道:

“眾所周知,我北人慾過長江,通常就是三條路。一條就是彭城這一塊,等我們拿下彭城後,就可沿著泗水一路南下到淮河,然後順著淮河往下游,沿著中瀆水進入長江,如此可直接殺入江東腹心。”

然後張衝又指著壽春這個地方,說道:

“而這第二條,就是以汝、潁、沛、魯等地為基地,沿著汝、潁、渦、泗等鴻溝諸渠的各條水道進入淮河,然後再以淮水北岸的壽春為中轉樞紐,沿著淝水直下合肥,再沿著施水入巢湖,最後在居巢沿濡須水入江,渡江東行過蕪湖、牛渚,即可攻略江東。”

“而這最後一條,則是從南陽南下荊襄,然後沿著漢水入江,順流直下一路抵達江東。”

到最後,張衝沒有問在場的軍將們,而是問及輿圖邊上的幕僚們:

“諸卿以為這三條路,哪一條適合我軍南下江東。”

此時隨在張衝身邊的主要幕僚是沮授、荀攸、郭圖、申商、馮防等人。

他們當中,也就是荀攸比較瞭解淮水以南的地區,其他人都是北人,雖然也對這些地方做了研究,到底不敢隨便亂說。

於是,還是荀攸開口了,而他一開口,果然不愧他軍中第一智謀之士的稱呼。

荀攸針對王上提出的三條入江道路,顯然是有準備的,此時侃侃而談:

“王上,我覺得還是這第一條路更適合我軍。我且為眾人說一下另外兩條的優劣。”

荀攸這會先說了壽春:

“其實照道理來說,這中間這條路是最穩妥的,背靠中原水網,咱們可以從容編練水師,然後穩紮穩打,先下淮水南岸的壽春,再下淝水東岸的合肥,佔據淮南地區,積蓄力量後可以繼續南下,最後從容收拾江東。”

“而且這當中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從鄴城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經過中原水網南下,而且沿途都是水路,可省無數人力,粟米。所以按道理,這中路才是最好的一條路。”

“但這只是輿圖上看到的,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

說著,荀攸終於站了起來,用手指點了一下合肥南面的一個地方:

“諸君且看,這裡是淝水進入長江的入江口,叫濡須口,這裡的水道很是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