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七十三章 孫郎

還是小事。嚴重的是淮水下游出現了規模眾多的水師,正向著咱們這邊過來。”

後面的話不用高敖多解釋了,他深吸一口氣,意識到情況有多危急。

想了一下,高敖對徐晃道:

“大帥,為了你的安危,我建議你先隨大纛撤往北岸,然後我留在此處整合隊伍,隨後再撤。”

徐晃這麼驕傲的人,如何可能接受這樣的建議,所以他斷然搖頭,而且不等高敖說話,直接就下了軍令:

“你立即帶著撤出來的兄弟們不要停留,立即撤往北岸,時間要快!”

說完,徐晃環視在場諸將,大喊:

“丁繇撤出來了嗎”

話音未落,人群外丁繇已經擠了進來,臉上還掛著黑灰,對徐晃大聲回道:

“大帥,末將在!”

徐晃走到丁繇面前,一把摟住了他,然後拉著他的雙肩,鄭重道:

“我有一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你,你可能完成”

丁繇雖然剛剛在外面一側,但也是聽到現在局面的,當然明白是什麼軍令。

此刻,全軍上下能操縱舟船的也就是他們這些淮水邊的沛國人,此刻敵軍水師正從下游浩浩開來,大帥喊他必然是要他帶兵從水上阻擊敵軍的。

但即便明白敵眾我寡,明白形勢危急,但丁繇依然大聲有力的喊道:

“大帥下令吧。”

徐晃不是矯情人,而且他也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要想立不世之功,哪個不是在這種處境下立下的。

當年他隨王上北伐塞外,自己帶著數百飛虎軍深陷龍山,那等危急情況下,不也是這麼過來的

所以,徐晃大聲下令:

“你立即帶著沛國兵趕往淮水邊,將停泊的舟船開動起來,順流狙擊敵軍水師,為全軍撤退贏取時間。”

徐晃說完這話後,抿了下嘴,說了句:

“小丁,全軍安危就在你一人肩,可能完成”

卻不想丁繇直接行了軍禮,對徐晃道:????“大帥,我沛國子弟必為全軍撤退戰至最後一人!”

徐晃愣了一下,手懸在空中,胸口堵著一口氣,但終究什麼也沒說,而是也對丁繇行了軍禮。

隨後,包括高敖在內的軍將、扈兵們在內,都對丁繇行了軍禮。

此時,大日西斜,夕陽灑在這些泰山將的臉上,一片金黃。

尤其是丁繇,他笑的是那麼的燦爛。

……

從淮水下游開上來的水師正是得到訊息前來增援的江東水師。

而負責此水師的正是江東之主孫堅的長子,人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

這已經不是孫策第一次領兵了。

其十八,隨父徵會稽,年輕的孫策就先登諸暨,武冠全軍。

之後,又獨自領兵徵當陽,三月連破十八壁,威名響遍丹陽。

之後在廬江,在豫章,孫策都屢立戰功,可以說在他這個年齡,天下都沒有人能如孫策這樣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的。

甚至在江東,即便是孫堅的幕府內,都有不少人認為,如今孫氏現在能有揚州六郡,其中三分之功就是孫策之功。

這固然是誇張了,畢竟此時的孫策只不過是戰將之功,無論是統籌全域性還是協調揚州豪勢,都是他父親孫堅在謀劃處理。

但也可見孫氏上下去孫策的服氣。

本來無論是宗家還是麾下文臣都對少主心服,這肯定是利於孫氏的穩固的。

可偏偏孫策似乎並沒有那麼強的政治思維,反而依舊將自己定位為軍將之流。

有時候孫堅也很頭疼。

因為他已經是足夠剽的了,但似乎他這個長子要比自己還剽。

自己不假豪族,自己這兒子也不假,甚至在戰事中還殺了不少些。

這種類己固然讓孫堅驕傲,但他還是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因為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孫氏要想在江東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取得江東的豪族們的支援。

孫堅已經不可改了,但如果孫氏的下一主孫策也像他父親那樣厭惡江東士族,那江東士族肯定是有別的想法的。

所以理想的情況就是,他孫堅強硬,然後讓孫策稍微柔軟點,好調和兩邊的矛盾。

孫堅和孫策說過幾次了,但這位小霸王似乎把決戰兩陣之間,當成了成功之路。

反而對孫堅說了這麼一句話:

“他日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