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服從於大義。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荀彧比一般文人還要狠!
文人們嘴上談談,實際上對真實的生活完全是陌生的,他們是飄在空中的,對底層的感受全然不瞭解。
所以文人那種只是無知的無畏,是信口開河。
但荀彧不是啊,他什麼都知道,他知道這條政策下去會發生什麼,但他還是做了,他就是知道不對,卻依舊要去做。
這就是狠了。
他當然也有所補救,他數次命令臨淄城內的佐吏們將入城的軍民好生安頓住,但這裡面的問題本質從來不是什麼一兩個主官命令不命令的問題。
問題的本質是,城內的資源有限,而入城的軍民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臨淄城的短時間承載力了。
所以那些命令也不過成為某種正確的廢話了。
當然,荀彧說還是要說的,畢竟他不說的話,可能這些軍民會更慘。
看著那些如同牛馬一樣蝟集在城腳下軍民百姓,荀彧嘆了口氣,轉頭問身邊的鐘繇:
“鍾公,現在揚武將軍到前線了嗎”
鍾繇來投靠曹操後,就執掌了曹軍最特殊的部分,校事司。
校事司這個部門是曹操學習對面泰山軍的,作用就是察攝群司,成為曹操的耳目去洞悉青州的風吹草動。
這個部門權力極大,只需要對曹操負責,接受曹操的直接領導,不受其他人的制約,甚至專門督查軍吏的法司吏們都無權干涉這個部門的行動。
校事司有這麼大權力自然也是立下不少功勞的,此前曹操能對泰山的關羽實行雙環計,校事司的功勞就功不可沒。
而除了能哨探敵情,滲透敵境,校事司還幫助曹操躲避過了幾次暗殺。
當時軍中幾個原司馬俱的舊黨因為被上級訓斥後就懷恨在心,就準備對將要入營巡視的曹操進行暗殺。
但事情很快就被軍中的校事獲知,在行動沒開始時就被擒拿了。
而能做到這些,軍中有一些什麼怨言的,那自然更是一清二楚了。
所以,無論是幕府還是軍中,都對校事司是又恨又怕。
而鍾繇初來乍到為何就能執掌這個部門呢
原因不復雜,一個就是鍾繇和曹操實際上很早就認識了。
曹操能從關東朝廷出鎮青州,鍾繇是做了很多幫助的。
而且由鍾繇這個潁川士來做這個校事參軍,也能安幕府這些潁川士的心。
此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鍾繇此前在關東朝廷的時候就負責這方面的事,其在逃出京都的時候,手裡就有一份關東朝廷布置在天下各地的細作名單。
所以曹操宣鍾繇做這個位置,可以說是準確的不能再準確了。
鍾繇在荀彧問的時候,就回答了:
“揚武將軍得令後,不回府,只帶扈兵就直奔前線。此刻剛剛來信,說已經抵達到了高苑一帶了。”
荀彧琢磨了一下,就知道曹仁的速度非常快,顯然這是用心了的。
果然,曹公愛用親族大將是對的,這種情況下也就是這些親族大將會勉勵。
隨後他又問了些泰山軍的情況。
在平原郡那邊,董訪的軍隊雖然很早就南下了,但行軍速度一直不快,至今還沒有與濟水邊的蓋彤接戰呢。
荀彧也能猜出箇中原由。
無非就是擔心距離平原過遠,補給跟不上,又擔心太過於深入到濟水一帶,遭遇己方埋伏。
想到這裡,荀彧在心中已經對這個叫董訪的泰山軍將心中有了評價:
“庸將耳。”
之後,他就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在了東平陵那邊。
而鍾繇那邊顯然也更重視東平陵的丁盛。
對於丁盛,曹軍上下是很熟悉的,雙方大規模的交戰都已經有兩次了。
一次是當時曹操在河內,對面就是丁盛。另外一次就是平原津之戰,當時對面的也是丁盛。
而正因為熟悉,曹軍也知道丁盛的能力,所以將更多的密探集中在了這一片。
從那邊送來的情報來看,丁盛這一次在抵達東平陵後也表現的異常謹慎,不僅大軍不入城,甚至連自己也主要在城外軍營,只是派幕僚入城處理事務。
這顯然就讓曹軍的情報工作陷入了停滯。
因為大部分曹軍的眼線都在城內,現在泰山軍不入城,甚至一切軍需供應也絕少用本地人,這怎麼偵查情報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