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七十二章 豪傑

裸的放在了周瑜面前時,周瑜終於看清了朝廷諸公到底是一群什麼人了。

諸公眼裡只有私計,哪裡還有這天下還有這社稷

正是這件事將周瑜的思想發生了轉變,讓他從一個復興漢室的公族子弟,成為了一個絕望者。

遊歷天下以來,周瑜所見的是農田荒蕪,市井蕭條,黔首飢寒交迫,有九死而無一活。

如此的大漢,還有什麼天命

但即使到了那會,周瑜也只是對大漢絕望,只想回到舒縣老家,放浪于山水。

可當他走到任城的時候,他卻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

那就是何休。

當週瑜第一次在壁外聽何休講出他從《公羊春秋》中得來的“三世說”的時候,醍醐灌頂。

他終於明白他應該在這道德末世中該做什麼了。

既然世界是從“衰亂”到“昇平”再到“太平”的,而每個階段都需要聖王出以推動,那他周瑜為何不能是

而縱然他做到不到,那也不妨礙周瑜尋找到這樣的聖王,繼而輔助到一步步結束這衰亂而致太平。

可以說,自小到大,周瑜遇到了無數的老師,其中不乏鴻儒博士,但只有何休,這個不是老師的老師,教會了周瑜最多的東西。

此後,周瑜回到舒縣後,一直在江淮結識豪傑、好友,行走也以何休門下自居。

他對包括孫策、魯肅在內的朋友們,不止一次感嘆過:

“有漢四百年,真通天徹地者,唯我何師一人。”

但周瑜在江淮沒積蓄幾年,就不得不北上了,因為家族的族人子弟們成群成群的戰死在中人亭。

京中乏人,周瑜的父親和叔父只能讓周瑜入京幫他們。

周瑜拒絕不了,因為是家族養育他,而他也不想再看到大伯父一門戰死後,又再聽到父親他們在京都戰死。

於是,周瑜一路北上,帶著他對局勢的全盤思考,又一次入京。

如此,也就有了後面一系列故事。

……

此時,周瑜望著那近在咫尺的壽春,明白要以長江為業,那就必須保住壽春,他一切的理想才能實現。

他絕對不允許壽春被泰山軍佔了。

周瑜抽出了一把形似劍,但形狀曲線的兵刃,這是一把吳鉤。

當吳鉤閃耀著精光,從眼前一閃而逝的時候,周瑜大吼一聲:

“狹路相逢,敢死者勝!我廬江子弟,誰願與我共赴黃泉”身邊的廬江兵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了,他們本就是樂戰好死之徒,此刻熱血激盪,舉兵高吼:

“願隨周郎,共赴黃泉!”

再然後周瑜就沒有再說任何話,在對面的兩營泰山軍還沒形成軍陣的時候,直接發起了總攻。

周瑜很明白,一旦讓那些泰山軍結成陣型,那他手下這些只有血勇的廬江子弟肯定是打不過的。

如此,周瑜唯一的機會就是以快打快,打成亂戰才行。

為此,他一點預備不留,上來就是全軍總攻。

這一次,周瑜沒再讓別人衝在自己前面,在剛剛全軍有小挫的時候,他周瑜需要靠著自身的武勇提升士氣。

手裡舉著吳鉤,周瑜雙腳闊步猛衝,直接就瞅準了一個身形高大的泰山將,就拿這人來祭自己的吳鉤。

那對面的泰山將本來還在整肅佇列,但看到對面直接發起了衝擊,知道來不及了。

於是,立即決定讓軍中的刀楯手為散兵先對沖,再讓後面的步槊手繼續結陣。

此將相信,一旦他們泰山軍引以橫行天下的步槊陣列好,對面的烏合之眾只能引頸待戮。

而在這人又看到對面猛衝來的敵將,他猶豫了一下,囑咐自己的親從,命令:

“你留在此地繼續負責整陣,某家先宰了那個小將,再回來。”

親從看著主將的背影,欲言又止,終究無能為力。

……

此將從腰間各抽出一把環首刀,其人是一雙刀將,每出戰,常攜鐵刀兩把,左右交擊,既為盾又為刃,所遇之敵,無不披靡。

他也以同樣的速度向著周瑜衝去,兩人速度都很快,幾個呼吸間就已經遇到了一起。

這雙刀將右手刀先劈,但忽然收力,然後以左手刀為斬擊,對著周瑜的腦袋劈了下來。

此將這招虛實結合是他的殺招,遇到的無不死了。

但凡軍中鬥將其實都有一二殺招,這些殺招都不是什麼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