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五十五章:出戰

了下去,至於說什麼激勵的話就算了,他張郃也是有臉的。

只是在張郃的心中,他下定決心非要打好這一戰,讓那些人看看,我張郃就是帶著這樣的部隊也能立下大功。

想到這裡,張郃又回到軍帳裡準備休息,早上起的太早了,現在還有點困,只能先補個覺。

於是他吩咐扈兵,讓他們盯著中軍的軍令,一有號令,立即喚醒他。

……

與此同時,袁紹正躺在胡床上休息著。

隨軍的一些小使臣正在給袁紹修剪指甲,而袁紹則閉目養神,思考著今日的作戰安排。

他嘴上唸唸有詞,忽然說要讓這個作為排頭,忽然又說要以這個軍作為策應,總之遲遲不能形成軍略。

其實這倒不是說陳軍沒有一個決戰的方略,而是袁紹自己老是自我懷疑。

忽然他有了一個念頭,顧不得小使臣正在給他修剪指甲就站了起來。他踱步到了帳外,此時外面升起了一層薄薄的辰霧,感受著小風吹拂,袁紹哈哈一笑。

在眾人不解中,袁紹忽然下令:

“現在各軍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扈將李典當即回道:

“各軍都已抵達指定位置,隨時聽令準備渡河。”

袁紹點頭,隨後手撐著腰背,手中馬鞭直指北面,大吼一聲:

“爭渡,爭渡,令各軍即刻出營,搶佔伊洛地的南向。”

隨著袁紹一聲令下,數十名早就準備好的扈兵紛紛跳上戰馬,持手令飛奔各營。

想著自己一聲令下,萬軍景從爭渡,袁紹就是胸中豪氣迸發,自以為用兵不過如此。

……

但袁紹以為的萬軍爭渡卻並沒有發生。

實際上當赤心隊的扈騎飛奔到李通的後護軍時,出兵的事就並不順利。

最早開始時,李通和前頭的張郃一樣都在平旦的時候令全軍整裝,就等袁紹令就可以向北過河進發了。

在最早的軍略中,他李通將要和李整以及張郃三個軍作為第一批次過河的部隊,他們將要負責和泰山軍主力決戰。

至於袁紹的本軍、袁術的部隊以及淳于瓊和周昕的部隊將作為後備兵力依舊留在南岸。

但後來李通得了中軍的軍令,說是要暫緩行動,所以李通就讓各營先做飯。而在他們將飯做了一半的時候,那中軍的扈兵又來了,又說讓他們趕緊出發。

這不是兒戲嗎?

也因為覺得袁紹朝令夕改,李通覺得後面軍令還要變,所以他不動聲色只是告訴扈兵知道了,然後就依舊讓各營繼續做飯食。

李通是變通了,而距離李通比較近的李整部見後護軍那邊沒動,營上空還燒著炊煙,於是一咬牙也留了下來。

於是,當袁紹下令過河的時候,只有前護軍的張郃匆忙下令各營停止做飯並按縱行陣交替出營。

目標伊水北岸。

……

其實李通和李整二人這一次是真的預料錯了,那就是袁紹這一次想的很清楚,也非常巧妙。

他之所以忽然又讓各營即刻過河,就是想到經過兩日的大雨,伊洛兩河地必然十分泥濘。

而這種泥濘其實是對袁軍這邊有優勢的,那就是這種地面非常不利於騎軍的衝擊和賓士。

而泰山軍無疑比己方更有騎兵優勢,如果能靠著現在戰場泥濘的情況佔據要地,那無疑就能削弱敵軍的騎兵優勢。

從這一點來說,袁紹這一次想得非常巧妙,甚至有一種軍事天賦。

優秀的統帥總是能利用天時地利來揚長避短。

但可惜,這一次李通和李整兩軍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

當張郃帶著麾下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陸續過河時,在洛水的北面,泰山軍也在行動。

在張郃這個方向的是泰山軍的三個軍,分別是謝弼的魏博軍,張南的拱聖軍,郭默的豹韜軍。

袁紹的預料是對的,那就是在泰山軍的那邊出兵序列中,也並沒有將騎兵放在第一列。

實際上張衝他們這些騎將很清楚,這樣的天氣即便要動用騎兵,也需要再過幾個時辰,等日頭上來了,將戰場曬得稍硬才得行。

現在盲目用騎兵,那就是給敵軍的弓弩兵送靶子。

而張衝也很清楚,在這一次的決戰中,泰山軍手裡的突騎部隊就是勝負手,而在這一戰中,泰山軍的突騎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遠遠高於袁軍的,所以要儘可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