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四十九章:頌德

對那關羽,起承轉和皆是將關羽的性格拿捏住,如此才有聲東擊西,虛實變化的結果。”

本來話說到這裡也是高興的,但偏偏鞠義最後又說了一句:

“如是曹公能帶兵前來合營,這勝券就更在握了。”

如是一句話,全場寂靜無聲。

場面的寂靜也讓鞠義意識到了說錯話,他尷尬的找補了一句: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只是他的找補只能讓氣氛更加尷尬,而人群中的高幹不忍心,忽然開口說了一個事:

“近來兗州那邊有不少土豪鄉曲向我軍納誠,看來曹公一戰果然大挫泰山軍威望。”

高幹之前被鞠義嚇過也訓斥過,而高幹甚至也對鞠義起過壞心思。但也許正是諸般手段下來,使得高幹認識到鞠義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武夫,雖然跋扈,但卻簡單。

作為袁紹的外甥,他明顯感受到自家舅舅對鞠義的厭惡,他也不敢明著提點鞠義,只想用這種方式提醒他注意。

而果然,高幹說了這事後,邊上的程昱也說話了,他自己就是兗州東郡人,對於兗州的情況比在場所有人都要清楚,所以他搖頭道:

“那些土豪本就是夾在我們與泰山軍之間的遊離勢力,彼輩風往哪裡吹,他們就往哪裡倒,不足為事。”

高幹卻不同意:

“如今是我軍和泰山軍決戰的關鍵時刻,多一分力量在我,就少一分力量在彼,如何能所不足事呢?”

程昱笑了笑,不再說話。

其實程昱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如今為了家族子弟的利益投身在張邈的幕府,但張氏兄弟的發展空間已經被鎖死,只能在各大諸侯之間夾縫生存,所以程昱也清楚,要想真的存身保家,還是要找其他勢力人家的。

其實他很看好青州的曹操,原因也不復雜,那就是曹操很能打。而在這樣的亂世中,君主能不能打遠遠比勢力大小要來得更重要。

就比如他此前為何不看好袁紹呢?就因為他不長於軍事,能打的都是鞠義、邯鄲商、淳于瓊這些人。而在亂世中,如果老大不能打,只有小弟能打,那就一定會出現結構性的權力猜忌問題。

比如為何光武皇帝不猜忌功臣?就因為他就是那個最能打的,決定天下的幾次決戰都是他打的,誰能以戰功威脅他?

而高祖呢?本來也是那個最能打的,他帶著一眾豐沛老弟兄們轉戰中原,直入關中,不也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只是後面偏偏出了個韓信,才使得他不自信起來。

所以亂世之中,非得主君能打,不如此上下就不穩定。

而在當時的程昱看來,袁紹日後的危機就是這,如果放任麾下大將繼續立功,那日後必然尾大不掉,而如果打壓乃至剷除大將,那自斬爪牙的陳公國勢必要被周邊虎狼活吞。

所以程昱不看好袁紹,甚至其人數次辟舉他,都被程昱以家中老母在而拒絕了。

而他現在之所以在袁紹幕內,還是因為袁紹以軍糧一萬石和張邈換了他的,從這一點上,程昱還是認可袁紹賞識人才的。

但到了袁紹的幕府後,他又發現了袁紹的確賞識人才,但卻不能用人才。

在袁紹的幕府中吧,真的可以說雲集著潁川、汝南的精粹,這兩地方本就是帝國第一流的智庫所在,而袁紹又辟舉的是兩個地方最一流的人才,由此可見袁紹的幕府人才水平高到什麼程度。

程昱自己也是有點驕矜的,別看他總陰伏,但實際內心無比驕傲,不如此他也不會夢到個什麼大日入懷的隱喻,不如此也不會連天下楷模的陳公袁紹都看不上。

但就是這麼驕傲的程昱,他卻發現自己在袁紹幕中多有不如。

論實務他不如棗祗,論軍略他不如邯鄲商,論果決英斷他不如郭誕,論天下籌劃他不如郭嘉,而論長袖善舞,他又不如辛評,論經學造詣他又不如荀諶,論如緣大筆他又不如陳琳。

至若其他人如郭援、褚尤、逢紀、張導、辛韜、毛玠、涼茂等又各有所長,都是一時之選。

但就是這般多的風流人物卻不能被袁紹善用,往往只是用於左右而裝點門面,真的是可惜了這些人呀。

所以在袁紹身邊久了,程昱就越發認為袁紹是不能成事的。

但現實的發展又一次打了程昱耳光,讓他明白在命運面前,個人的所謂的智慧是那麼的可笑。

隨著時局的發展,事實證明袁紹不僅能成事,還能成大事。

當泰山軍氣吞京畿的時候,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