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六十五章 河朔

點人數就真的是目前河間方面的極限了。

但你說一千道一萬,這點兵力即便是加上蓋彤的突騎,又能頂什麼用。

……

在九月二十二日,張旦在平定中山後,帶兵八千直撲泒水之畔的武垣城。

此地為當年武帝之勾弋夫人的出身地,只是美人已經不在,只有這古城依舊矗立在泒水之畔。

此城守備在見到泰山軍來勢洶洶,決定不做無謂抵抗,於是合軍由泒水退完下游的鄚縣。

此守備還頗為狡猾,知道自己這樣撤退一定會被泰山軍追擊,便以進為退。

於是他便帶領城內縣卒並城內豪強部曲二白出城,打算趁著泰山軍剛來的時候立足不穩,便直撲張旦的先頭部隊。

張旦的先頭部隊是毛紹。

毛紹所部盡是悍士,根本就不心慌對面來的到底有多少人。

一戰之下,那武垣城的兵丁吏士直接崩散,紛紛潰散而逃。軍吏不能遏制,只能丟了城池,躲入武垣野外亭舍。

當夜,武垣兵就縱火焚營,倉皇逃竄。這一次毛紹沒料到對面要跑,但在半夜又擔心對面是在誘兵設伏,於是勒兵不前。

待天命,毛紹見武垣城已無防,才正式佔領此城。

二十八日,殘存的武垣兵順著泒水北潰入鄚縣。

在這裡,鄚縣張氏的族人張絳正在城內編練軍伍,他打算在鄚縣一帶抗擊泰山軍。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在鄚縣之西有一片大澤,叫澱澤,素有掘鯉之澱,蓋節之淵的稱號。

張絳想著萬一打不過就往澱澤裡鑽,和泰山軍打持久戰。

與此同時,在拿下武垣之後,張旦決定分兵。以謝弼為主將,領兵四千順著泒水北上,拿下鄚縣、文安等地。

而張旦繼續帶著主力向東進入渤海。

張旦是這樣託付謝弼的:

“鄚縣以西有大澤,定鄚縣必要注意澤內盜寇襲擾補給。”

之後,十月一日。張旦將攻略河間北部的任務交給謝弼,開往渤海。

謝弼也在同日北上,攻擊鄚縣。

鄚縣張絳在得知泰山軍選擇分兵後大喜,忙在鄚縣之南的任丘設防,抵禦泰山軍。

十月三日,謝弼以謝坤、毛紹為二路陷陣將,夾攻漢軍在任丘的砦壁。

當日下午,張絳及其集合的兩千豪強部曲就崩潰星散,只餘二三百名殘兵遁入澱澤。

路上張絳深悔自己螳臂當車之舉,在路上就給給家族寫了一封應對現在形勢的密信:

“泰山兵威熾烈,誠不可當面為敵。如今鄚縣兵已敗,河間東北鎖鑰盡失,已經大勢已去。如今泰山軍已經佔據燕、趙、魏,河朔之地盡失,可見兩京必為震動。侄勸叔父不如外示以恭,如兩京有收復河朔之心,那必為之應。如無,也大可蟄伏鄉野,維持生計。有侄在澱澤為呼應,家族必無憂。”

這封信最後送入了鄚縣城內的張氏族長手裡,在得知如今的情況,這名飽受漢室之恩的老儒生終究是嘆了一口氣,選擇開門投降。

就這樣,河間重城鄚縣克,再之後謝弼只是令謝坤出兵就拿下了文定、束州等城。

再加上已經被張旦拿下的東平舒,以及丁盛拿下的樂成、成平。至此,河間國被悉數拔下。

而於此同時,拿下了東平舒的張旦也率軍在城東渡過滹沱水。其下一個階段目標就是拿下章武城。

章武城並不好打,其內設有渤海郡最大的鹽場,所以灶戶、豪強、大戟士眾多,兵力不容小覷。

在十月五日,張旦帶著六千右軍元帥部吏士進抵章武城北。

在觀看了一下城外形勢後,張旦於章武城之東門、北門,扎定五營。

當夜,城內章武兵就夜襲張旦大營,被潘璋所伏,被圍殲五百。

翌日,張旦部攻城,不利。

之後三日,張旦圍而不攻。

同時依託後面的漳水建立糧道。

城上的章武兵見狀驚恐,以為張旦要做長久圍困的打算。

於是,在十月十日,章武兵再次出擊。

這一次章武兵從西南北三門分別出擊,再次戰不利。

此戰,潘璋、羅綱兩將俘斬一

千二百人,大勝。

但形勢在十月十三日發生巨大變化。

從渤海南部諸縣開來的援兵卻突然抵達戰場。

看著高掛著南皮、浮陽、高城等旗幟的援兵抵達,一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