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劉質之所以要守這裡,就因為這裡為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是泰山軍北上到盧奴還是蓋彤後面帶著河間、安平兵來援,都要經過這裡。
所以此時的定亭就有了這麼一層突出的戰略優勢。
從劉質所在的望哨看,一條筆直的三合土路正貫穿南北,向著兩邊延伸。然後在東南方向,還有一條土路,雖不平整但也能走得馬匹。
再縱目從他這裡俯瞰,在他的西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也是靠著這片森林的林木資源,劉質部建立了定亭的防衛。
劉質將趕到的五百河間騎兵佈置潛伏在那裡,留作自己的後手。
這會,劉質還在望樓上勘察著陣地的防禦,下面就有扈兵喊道:
“郎君,弟兄們把飯做好了,可以食了?”
劉質點了點頭,順著梯子就下來了。
他邊走邊對邊上的伴當道:
“東面那裡的壕溝再挖深一點,那裡雖然不大可能是敵軍的主攻方向,但小心無大錯。”
邊上的伴當記著了這事,就口上應了句,準備吃完飯再去。
但走了幾步,劉質一臉疑惑得看著伴當:
“你幹嘛在這裡,不是讓你去東面督促嗎?”
伴當沒敢反駁,低著頭就向著東面奔去。
後面劉質又指出了幾處防務上的疏漏,讓專人去解決後,才走到弟兄們的大灶前坐下。
劉質軍的主體皆是中山劉氏子弟和徒隸,幾乎都是自己人。
而且和其他地方的豪強不同,劉氏並不住在城內而是聚族住在鄉間。因為與徒隸一起勞作,所以他們和部曲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不是家人,但也勝似父子。只是這個父親只有權力而不需要履行義務。
但即便如此,劉氏部曲的凝聚力也非一般豪強可比,甚至正規軍伍都比不上。
劉質在和尋常計程車卒一起吃了大鍋粟後,就帶著伴當繼續巡視。
他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泰山軍已經移動到附近了。
但現在,盧植原先答應的援軍到現在還沒到,這讓劉質心頭有了陰影。
想了想,劉質讓伴當們又多造旗幟,虛張聲勢一下。
時間到了中午,援兵到來了,不過並不是鎮北軍,而是漢昌一帶的土豪們,不知道怎麼知道中山四劉合兵在定亭,就帶著鄉卒部曲也來混個軍功。
這時候,定亭一帶的兵力已經到了接近五千的人數。
為了不出現擁擠,劉質將大概一千多人的兵力佈置在南面一處莊園,那是一座被遺棄的塢壁,正好用來作為前哨所。
此時的他並不知道,他人生最慘烈的一個下午將要到來。
所有人都在悠閒的享受著過分安靜的時刻。
……
實際上,泰山軍本該在八月六日就應該抵達定亭的這個十字路口。
但後方的張衝更改了原定的計劃。
原先張衝的計劃是,先截擊幽州突騎的歸路,然後全軍徑直北上盧奴與鎮北軍決戰。
本來計劃執行的很順利,在董訪和張旦併力下,幽州突騎大敗。
但此戰卻出現了兩個後果。
一個是幽州突騎的核心將吏突圍,並且沒有北上返回,而是東奔到深澤一帶。
在荀攸等人的推測下,這部幽州突騎有很大的機率是匯合在那裡的河間、安平兵,等泰山軍前出到中山腹地盧奴後,其部再奔來威脅側後方。
而第二個後果就是,因為雨中奔襲,董訪部出現了很大的減員。不少吏士都病倒了,現在只能在新市一帶修養。
鑑於此,張沖決定更改原先的作戰計劃。
他令暫編軍的楊茂為前軍,先行至定亭一帶,殲滅那裡的漢軍。
哨騎已經偵查到情報,那裡駐紮著最多三千人的部隊。即便暫編軍的主力是地方上的鎮戍兵,但滅此賊還是不在話下的。
至於張旦的右軍萬人,張沖決定讓他們去攻打無極,然後攻擊漢昌、安熹等城,在大軍的右路建立一條防禦屏障。
這種情況下,張旦的壓力並不小。因為情報顯示,聚集在安國一帶的河間、安平兵的人數並不少。
尤其是河間作為冀州
大郡,又無戰亂,能動員的兵力直達兩萬。只是因為以鄰為壑的心思在,這些郡國並才駐兵在安國不動。
但張衝肯定是要防住這一支雄厚漢兵的。
在經過這麼一番調整,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