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五章 伸冤

他董訪現在排位還會低在於禁

所以不管從內心情況還是自己前途,張南都對石邑令的行為不能容忍。

於是他將自己的建議和這名石邑令的文書一起上交到了鄴城,交於政事堂合議。

當時處理政事的度滿在接受了這份上表後,做了這樣的批覆:

“石邑令的上書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應了真實情況的。但這種情況下田土就要不分嗎?從現在看,這並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這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在之後,度滿參考張衝歷次對分田的目的闡述,再結合自己對這個闡述的理解,寫下了一篇雄文《分田論》。

這篇《分田論》的全文就附在邸報上,胡溥趕緊逐字逐句學習。

全篇先是闡述了泰山軍在不同時期的分田政策。

最早在泰山地區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分田是最堅決的,就是沒收一切土地,堅決在肉體上消滅豪強、地頭。

這個時期分給黔首、徒隸的土地都是隻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同時禁止土地的私有買賣。在稅收上保持三十稅一的比率。

但這項策略在泰山周邊地區實行還行,但一擴大到外部,就會全民皆敵。

因為很簡單的道理,在這項政策下,沒有一個群體會是受益者。豪強、地頭自不用說,就是那些徒隸也不大擁護。

因為在泰山軍治下,他們雖然稅少,但還是沒有土地。

於是,在張衝帶著泰山軍開始出山轉戰後,為了應對更復雜的外部環境,以及團結如胡母氏家族這樣的盟友,泰山軍的分田政策發生了轉變。

從分一切土地變成了只分豪強土地、然後分給無地的黔首、徒隸。一開始這些土地還是在泰山軍手上的,但後面隨著泰山軍開始經營萊蕪一帶,就將這些土地全部劃歸給了農戶所有。

從那個時候開始,泰山軍就一直維持這項政策。

直到去年為了快速吞併幽冀,泰山軍出臺了沒收豪強一半田地,保留其漆園、果林、桑園、竹林等經營性土地。

這項政策大概維持了半年,就到了現在沒收豪強的全部土地,並均等分給包括豪強在內的所有人。

度滿在簡約講了分田政策的沿襲後,就總結了一條精髓。而這也是泰山軍一直批評溫和分田的最現實基礎。

度滿說道:

“分田不是為分田而分田,它是泰山軍幫助萬千黔首頂天立地站起來,是泰山軍深紮在廣大里社鄉野的手段。是發展和壯大泰山軍,是清理漢室殘餘的過程。”

以上的話,大部分都是張衝在歷年談話的時候說的,這一次是度滿將之系統總結出來。

從這裡,度滿就非常清晰的表達了分田的態度,那就是不要怕麻煩,不要怕暴力。

給黔首們分地當然是首要的,因為讓萬千黔首飽暖就是泰山軍的道德追求和法理基礎。但在這個過程中,激發黔首們的熱情,激發他們對豪強的反抗意識,擁護泰山軍也同樣重要。

因為只有這樣,泰山軍才能保住這些勝利的果實,這些黔首們才能真正的翻身。

所以,分田的重點就是在分。

不僅涉及的是田土,更關係到基層權力和地位的再分。過往鄉里掌握權力的是豪強,而現在是泰山軍。

泰山軍要以一種分田的恩德去替換過往基層豪強的那種小恩小惠。

總結來說,泰山軍就是要透過分田來消滅豪強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將黔首們牢牢團結在身邊。

所以度滿為此專門給

一個是要能建立起泰山軍的鄉公所和護田隊。一個是要能促進生產。一個是能摧毀當地豪強地頭。

各主官就做這三件事,鄴城也就看這三件事。哪個做好了,就有功。做不好,那就下去。

看完這份報告,胡溥直接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到這個時候,他才對分田政策有了一種頂層視角,才知道上面為何一定要堅持消滅豪強再分田。

這個時候,胡溥才有點慶幸。

慶幸自己所在的博陵情況沒有石邑複雜,他這裡真的有豪強,而且現在他透過不斷審案的過程中,已經抓到了不少這個豪強的不法證據。

就等合適的時機,就能將崔氏剷除。

想到這裡,他有點同情那位石邑令。他這會突然有點記不起他的名字了,忙翻到他名字的所在,不自覺的唸了了一句:

“常林?倒是個好名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