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就修建的,當時眾將還不解其意,等到這次泰山軍北援,他們才知道郭典是打算依靠這些外圍塹壕修建甬道啊。
但沒人覺得郭典多廟算,只當他瘋了!
為何?
因為這是想兩面作戰啊。既要攻擊邯鄲城,還要在外抵擋泰山軍。這是一份兵力當兩份花啊,而且誰知道那北上的泰山軍到底會來多少人呢?
現在被郭典這樣一圍,最後他們想跑都跑不了。到時候可就不是他們圍邯鄲了,而是邯鄲和外面援軍夾包他們了。
更恐怖的是,他們靠著甬道才能屯幾多糧食,能和內圍的邯鄲比?沒等他們將邯鄲困死,他們自己就要無糧了。
不過,這種打法也不是不行,除非,我們也有援軍?
但我們的援軍在哪裡?
……
在外面修建甬道的同時,二十九日這一天,鉅鹿軍對邯鄲城的泰山軍發動了最勐烈的一次攻擊,數千漢軍以三路對邯鄲城頭勐攻,但最後還是未獲戰果。
也是這一天,泰山軍的第一批援軍趕到了。
受張衝令,天威軍軍主嚴綱、天雄軍軍主李輔、天武軍軍主李弼、天德軍軍主馬武四將帶著兩千騎由梁期馳援而來。
隨同的還有駐守在邯鄲西北處九龍山的張南、郭默二部殘卒六百人。二將在得知鄴城主力已到,也下山與突騎匯合。
這些天他們也沒坐看邯鄲被攻,而是不斷襲擾著鉅鹿軍的後方糧道。他們時不時就伏擊從易陽來的運糧車隊,極大的干擾了鉅鹿軍在邯鄲的儲備。
嚴綱等四將一來,就決定對城外的鉅鹿軍發動進攻。
在邯鄲城上友軍的山呼海嘯中,兩千突騎開始在邯鄲東北門開始橫掃。但可惜,因為城外漢軍甬道的存在,攻擊的戰果並不大。
除了斬殺了數百來不及撤回甬道的漢卒外,四營突騎只能繞著營塹走。相反,城上的呂翔因為錯判了形勢,在援軍甫到的時候,就開城準備夾擊漢軍。
但可惜呂翔帶著三百甲士剛出城,就被早已伏好的高覽騎部抓住戰機,一頓橫衝直撞。
如果不是城頭上的呂曠見機快,迅速關閉了邯鄲城門,真就險些被高覽率騎軍衝入了。
但城頭關了,城外的三百甲士也斷了後路。
面對十餘圍的漢軍圍殺,泰山軍甲兵只能護著呂曠到了城根。最後,只有呂曠等十餘人被縋下的籃子拉回城上,其餘人皆死。
這些英勇的甲士被鉅鹿軍砍掉人頭,扒掉甲衣,然後懸首在甬道外,對外面的泰山軍突騎做威嚇。
這不僅惹惱了邯鄲城內的泰山軍,更讓甬道外的突騎們怒火中燒。
他們泰山軍,天下無敵,如何受過這樣的氣?
於是,由張南和郭默親自率領,除了其本部的六百人之外,不少突騎吏士自告奮勇下馬參與步戰,總共有千人左右參與了對甬道的進攻。
這一次攻壁,自然沒什麼結果,畢竟攻守雙方兵力差這麼多。但鬥將之一的郭默,還是勒暈了一漢軍軍吏將之俘獲下壁。
之後,郭默就當著壁上鉅鹿軍的面,將這名漢軍軍吏給活剮了。
郭默就剮了四十餘刀,隨後就將其丟在地上任其自滅。
那軍吏還未死,只能在壁下慘叫。而壁上的漢軍根本不敢出壁搶救,士氣直接跌落到了地點。
現在,誰都知道雙方不死不休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