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這個俘口就在威逼中說出了背後的主使者。
……
“魏收?”
當董昭從這俘口得出這個名字後,喃喃說了句:
“麻煩了。”
是啊,大麻煩了。因為這魏收是個有來頭的,而且還不小。
董昭自覺得張衝奇貨可居後,就心思放在了泰山軍上。而他作為中軍幕僚,自有很多資訊渠道,這本身就是幕僚提高決策的必要途徑。
而河北黃巾作為泰山軍最大的盟友,其人事關係自然也是董昭這些幕府幕僚們關注的重點。
太平道最重要的自然是鉅鹿的張氏三兄弟。其下自然是各軍主將和各方渠帥。但在這個中間的,卻是一批河北總道的道吏,是他們維持著全國太平道的聯絡和運轉。
而這個魏收就是現在河北道僅在張氏兄弟之下的道使,全負責河北道的日常運轉,可以說是三號人物。
魏收能有此權力,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張氏三兄弟的內弟,本就是一體。
張角並不是什麼窮苦出身,他出自鉅鹿的豪富之家。鉅鹿魏氏就張氏的妻族。張角等人的母親就是出自魏氏。
而另一方面,魏收之重,也和他的家族分不開關係。
鉅鹿魏氏可以上溯到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是信陵君魏無忌之後。其孫魏無知是劉邦的謀臣,也是鉅鹿魏氏的高祖,之後數代都是漢之大吏。
也因為這原因,張氏兄弟都倚重於魏氏。其實,從這個層面也側面反映了,在河北太平道的上層,和鉅鹿豪強的糾纏是多麼深了。
而現在呢,河北太平道的三號人物卻在監視他們,這說明什麼?
感受到嚴重性的董昭默默消化了這個訊息,他讓史阿處理了這個俘虜。
這人只能消失,因為董昭不可能與河北太平道鬧翻。而這人消失了,即便那魏收知道沒了一人,但卻沒有其他訊息爆出,就知道董昭什麼意思了。
從俘口得到的口供董昭並沒有分享給副使鍾演。
這倒不是董昭吃獨食。而是他很懷疑這個長社鍾氏的族人。
鍾演他們是泰山軍從潁陽北上長社時俘獲的,其一族基本都被泰山軍帶走了。這鐘氏也很乖順,一直沒有表現任何不滿,頗有點打不過就加入的味道。
鍾繇的弟弟,鍾演,就加入進張衝的幕府,做了贊畫。
那董昭為何懷疑呢?
就是直覺,一種同類的直覺。他一直覺得這鐘演就是身在泰山營,心卻在漢室那裡。
還有之前丁盛從黃琬大帳繳獲的書信,裡面的一些資訊就是他們這些幕吏才知道的,所以董昭一直知道,他們當中有內鬼。
而這個內鬼,董昭懷疑就是鍾演。
至於會不會懷疑錯?那又如何?
這是董昭第一次方面之任,他將之視為魚躍之機,任何影響任務成功的事情,即便只有一絲可能,他董昭都要將之扼殺。
只是將鍾演排除在決策團之外,這已經是他董昭最溫柔的手段了。
君不見,他連自己弟弟都能犧牲。
這董昭是個幹大事的人,不怪乎在另一個位面中,在多方勢力間橫跳,直接幹了把大的,成功為曹操迎立到獻帝,博得幾代富貴,即便被時人以為佞人。
而現在,這個能幹大事的佞人,要怎麼替張衝幹這把大事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