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的大軍團,雖然部分都是郭典自己招募的豪強義從成軍,但其編制還是按照漢制,也就是鉅鹿軍團的編制為五軍十五營的巨大編制。
其中左軍校尉、南軍校尉、右軍校尉先後被泰山軍中護軍斬首,五大校尉中就剩下箇中軍校尉郭璞和北軍校尉趙浮。
在先前的突圍戰中,也是郭璞和趙浮一起率突圍精銳的。
隨著戰事大崩,趙浮和郭璞失聯。他帶著扈將和軍吏三人一併躲入一處壕溝,但在泰山軍衝鋒的第一波就被發現了。
當時發現他們的泰山軍見這三人細皮嫩肉的,還有一副好牙,就知道這三人是大魚。
趙浮也知道跑不了,忙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在戰俘營,他見到了失散的郭璞。他是自己主動向泰山軍投降的,絲毫不以自己是郭氏子弟而矯揉造作。
也因為一個是主動投降,一個被俘,郭璞的待遇明顯比趙浮好上不少。也是在郭璞的認證下,趙浮的身份得到了確定。
這趙浮和郭璞是最主要的兩個軍將,在他兩名單下,又有一堆部將、曲將,都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後面篩選一批,有血仇的就殺掉,老實的就吸納。
至於一些文士的名單,張衝沒有多看,這裡面他就看到了臧洪和田豐兩人的名字。
這臧洪就是那臧旻的兒子,張衝也是現在才知道的。那人在知道自己厚待臧旻的屍體後,還對張衝表達了感謝,又提了一個請求。
就是他想帶著他父親的棺木回鄉,他說這個要求肯定是很過分的。因為他是俘虜,生死本就在張衝手裡。但他還是請求張衝全了自己的孝義。
想到臧洪這個請求,張衝思考了一會,就在臧洪名字的背後打了個勾,決定同意放臧洪回鄉。
說到底,張衝有這個格局和實力,放這樣一位義士。
翻開這邊,張衝就看向了最後兩個,也是最重要的名字。
他們就是鉅鹿太守郭典、原太平道總道使魏收。
郭典是自己小舅子抓到的,這必然是要給趙雲記個大功的。本來他還以為趙雲抓住郭典是軍中有人幫助,故意送功勞給趙雲。
但後面他才知道,趙雲早就帶著一個做過郭典廚子的俘虜子啊身邊,一路為他指正。就這樣,這最大的俘虜就落在了趙雲手上。
對於郭典和魏收的處置,張衝已經想好了。
郭典明正典刑,他殺的黃巾軍太多了,之前鉅鹿一戰,直接就殺俘數千,這人必然是要死的。
於是,張衝在郭典的名字背後,用硃筆打了個叉。
至於魏收,這人也活不了,但張衝不打算自己來辦,而是將他交給河北黃巾那邊。
廣宗事變後,河北黃巾一直龜縮在廣宗,也不和張衝聯絡,也不主動攻擊漢軍,張衝一直想弄明白河北黃巾到底什麼態度,正好藉著押送魏收的機會,和那邊接觸接觸。
畢竟,黃巾泰山還是一家嘛。
……
張衝帶著中護軍又在邯鄲呆了些時日,主要就是處理中山國和鉅鹿兩地的降俘。
這一次邯鄲解圍戰,泰山軍一共俘虜了中山國吏士四千、壯口八千,俘虜了鉅鹿郡吏士六千,壯口七千,另外有輜重軍器不計。
而這一戰中,泰山軍前後大戰,一共獲首三千四百級,已經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了。要知道,中山國和鉅鹿兩家漢兵加起來一共有兩萬三千人,而斬首的就有三千四百級,快佔總數的十五個點了。
泰山軍的計算軍功的方式已經繼承著秦漢以來的計算斬首數。這類計算方式最容易被有小捷,虛張俘級,以邀賞齎。
所以這些天,泰山軍的書吏們就一直加緊點驗著一顆顆首級,這些猙獰恐懼的斷首,無不顯示出戰場的恐怖。也就是現在是春季,要是到夏季,這些書吏們還要暈倒在惡臭熏天裡。
這些天,泰山軍也在加緊動員俘口的工作。
說實話,這一次有點難。
鉅鹿軍和中山國兵作為河北最精銳計程車伍,其吏士們普遍對漢室是非常忠誠的。
尤其是鉅鹿軍,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即便這一次被泰山軍打敗,但心裡卻仍然將泰山軍和黃巾軍等同看待。
換句話說,他們不大瞧得起泰山軍。
他們裡面的不少吏士,一看泰山軍軍吏吃的竟然和普通兵子一樣,鄙夷道:
“都當軍吏了,還吃這個?那還當個屁的軍吏。”
這還是鉅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