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一章 捕虜

解泰山軍的分田政策。

而當一個個操著家鄉口音,已經成為一個個什將、伍長的前輩,噓寒問暖,講解當兵後能分到的田土,你讓這些窮哈哈漢兵能不心動?

可別覺得現在的漢兵和春秋時期的國人兵一樣,現在是富貴子弟都是當軍官,黔首和被解放的奴隸當士兵。

而這些人在漢軍系統中普遍被壓榨軍功,除了獲得一些陳粟爛布的賞賜,就是當一輩子的兵革。哪像在泰山軍這裡,到處聽到見到的都是,這個人表現好,三天當了伍長,那個能力強,當場拔擢。

總之,泰山軍這裡的一切都和漢軍的環境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開始,泰山軍各營頭都喜歡招這種俘兵。因為這些人有戰鬥經驗,一入營立馬就可以形成戰鬥力。

而反觀之前泰山軍常吸納的地方護田兵卻常常講條件,戰力也不如這些俘虜兵好,所以各營都在大比例的招收俘口兵,甚至出現了護田兵來報道,都不要的情況。

這事很快就被張衝制止了。

他太明白這種事的弊端了。那就是俘虜兵雖然戰力強,也願意跟你幹。但因為利益沒有捆綁,也沒有約束,這些兵一旦遇到敗戰或者撤退的時候,就會變成逃兵。

因為你分田說的再好,也還是空頭的,畢竟你都沒能打到人家家鄉去呢。

但分田兵則不然。他們的利益和泰山軍的興亡僅僅聯絡。如果泰山軍敗了,他們在家鄉的田土完全沒有人保護,如何當得住後面返鄉的豪強?所以即便戰事困難,這些人也會為了泰山軍拼盡全力。

至於撤退時做了逃兵就更不會。張衝現在還記得,此前在他帶兵出長勺的時候,他連夜帶兵襲擊牟縣,夜裡走失了一百多人。要是一般的兵,這些人早就逃沒影子了,但這些護田兵卻仍然能自己找到部隊,主動迴歸建制。

所以,泰山軍中的軍隊構成,護田兵出身的必然要佔有一定的比例。

不過,張衝也明白。泰山軍發展到現階段,大規模吸納俘虜兵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他能更快形成戰鬥力,也更能應對後面的反擊。

所以張衝就給各營一個指標,那就是每營中,護田兵出身的必須要佔到四層,剩下六成留給俘口兵。

別看這個比例很多,實際上歷次俘獲的俘口兵都算在這個六成的指標裡。所以每一次,各營對要吸納的俘口戰士是非常重視的。

但正如那魏收打算的,肯定會有很多軍吏因為自己手上有血債,擔心被清算,就混入隊伍中。

所以就有了魏收見到的一幕,泰山軍給每一個俘口登記造冊。

這些俘口在登記後,將會被分為數十個隊,然後篩選出軍吏和軍士兩人群。然後由相同編制的俘口相互指認,再由各軍吏指認。經過這樣的交叉指認後,各俘口的真實情況往往就無所遁形了。

就這樣,魏收在第一波的指認中,就被拆穿了身份。一聽到這人就是當年黃巾的總道使,也是後面廣宗之變中的賣老弟兄們的叛徒,泰山軍們人人義憤填膺,恨不得當成錘死魏收。

說到底,他們泰山軍和黃巾軍還是一家人,心還是貼的。

不是軍吏們穩控局勢,那魏收也真的就要被錘死了。也就是這個時候,前頭突然傳染一陣喜氣洋洋的歡呼,卻是聽:

“趙子龍俘獲鉅鹿太守郭典,彩!”

然後就魏收就看到,自家那好明公,就宛若一條老狗一般被一個英氣小將給抓拽著衣帶,意氣風發而來。

看來,咱們的明公也沒能逃出去呀。

就這樣,魏收和郭典交錯間,互相看到了眼裡的絕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