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衝最擔心的是什麼?
那就是前面的突騎們打得太兇,那些烏桓人被殺得喪了膽,最後連老巢柳城都不敢守,就退入到鮮卑群山中。
那就難辦了。
所以,張衝才命令各部停止追擊,減少烏桓人的壓力,不求他們主動反攻,至少讓他們有勇氣守衛柳城吧。
但現在因為徐晃陰差陽錯的孤軍深入,反創造了一個更有利的局面。
當對面的榻頓等人突然發現附近有一支人數遠遠少過於他們的泰山騎孤軍深入了,他們會怎麼辦?
別說是榻頓這樣有雄心的,就是但凡有點臉面的也會折身回去打一仗。
這一方面也能提振烏桓人計程車氣,一方面還能先吃掉一部分泰山軍,沒準就創造了後面的反敗為勝。
如此誘惑下,烏桓人如何不心動?
所以可見的,烏桓人圍攻徐晃部幾乎就是必然。
但烏桓人想吃掉徐晃,卻也為自己創造了圍殲他們的機會。
而現在就看,徐晃是不是能頂到他帶著援兵過來了。
而這一點,張衝對徐晃充滿信心,因為他叫徐晃。
念此,張衝再忍不住高吼:
“諸君,咱們再快些,讓那些烏桓鼠輩們看看,以後這片廣土到底是誰家的天下!”
眾騎唱然:
“喏!”
於是,千騎捲起萬丈塵埃,並著朔風一齊卷向柳城。
……
在距離柳城東南只有不到二十里的半拉山,徐晃帶著六百名突騎就被圍在這裡。
此時,望著山下絡繹不絕的烏桓人,還有不斷從柳城方向趕來的胡部,徐晃既是慶幸又是懊悔。
他慶幸的是,得虧他反應及時,在奔到這片地區的時候,看到遍佈的帳落,就知道自己是闖進烏桓人的棲息地了,沒準這裡就是柳城所在。
於是,就在各部下準備繼續痛殺追擊的時候,徐晃趕緊讓他們停止追擊,然後尋到了這處山垣作為防禦工事。
徐晃並不知道他找到的這處地方在日後叫做半拉山,在這裡曾發現過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他只是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覺得這裡就是他們的生路。
徐晃的選擇沒有錯,半拉山所在正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所在。
它山並不高,但足夠居高臨下。在它的東、北、西三面,皆有山群環繞,而在它的南面,又有大淩河從西向東流過。
換句話說,烏桓人要想進攻徐晃他們,就只能在大淩河以北,半拉山以南之間非常狹小的灘地上集結進攻。
這非常有利於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徐晃部防守。
這些是好訊息,但壞訊息也足夠令人絕望。
首先就是徐晃部因為追擊過於快速,大量的備用戰馬和物資都留在了後方,可以居高臨下守禦的器械,如床弩是一件沒有,就是箭矢也所剩不多。好在弟兄們甲冑還是齊全的。
而再看人數,現在隨在徐晃身邊的只有六百騎士,其他的都在路上跑散了。
而對面呢?
以徐晃粗目估計,這些烏桓人至少得有七八千騎,人數是自己一方的十倍。
徐晃預估的沒錯,敢來這裡的烏桓人真的有這麼多。
遼西部烏桓作為五千落以上的大聯盟,人口幾近五萬。如果按照全民、男女一併徵發的角度,光柳城這裡的烏桓人都能集結兩三萬兵。
再加上烏桓人對漢地的劫掠,戶口數也近數萬,又能徵調數萬的馱夫。
最後烏桓人還可以對附近的其他部落,如慕容部進行徵發,這又能再集結數千騎。
可以說,柳城的烏桓人戰爭潛力是非常不弱的。
也就是榻頓覺得現在追擊到柳城的泰山騎少,所以只調動了柳城附近的部落來圍攻,不然這半拉山腳下早就人山人海了。
所以,無論是榻頓還是徐晃自己,都覺得這一次結果已經註定。
這也是徐晃悔恨的原因。
他不是悔恨自己為何要深入追擊?這有錯嗎?殺我子民者,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他徐晃也要討其首級。
徐晃悔恨的是自己不能率眾兵,和這些烏桓人堂堂正正的廝殺一場。而現在,反倒要給泰山軍的軍威抹
黑。
這就是徐晃悔恨的,別說三千,就是他的人數再多一倍,他也有信心守住這裡。
但現在……,哎。
就在徐晃千思百轉的時候,徐商一臉興奮的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