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行。
所以張衝才決定走盧龍到平岡的道路。
而走了這條道直接到達柳城後,就可以直接沿著白狼水谷道穿行松嶺直接進入到遼西地界。
在這條道路上,最重要的地緣阻礙是一個叫遼澤的巨大沼澤區。
這片東西有二百里,深有三餘丈的水澤,一直是遼東地區勢力在西面最重要的防護,遼東、玄菟這些郡裡面的城邑幾乎都是圍繞這片遼澤來建造的。
所以張衝選擇從柳城出發,走白狼水谷地進入遼西,也是為了方便繞過這片水澤,好可以直接從北面進攻公孫度。
本來張衝是打算直接在遼澤上架橋的,但可惜,遼澤的具體情況,張衝並沒有見過,也並不知道這片著名上水澤到底險惡到什麼程度,所以才放棄了這一方案。
所以如果要想從盧龍到平崗、平崗到柳城、柳城走榆水谷地進入遼西,那柳城這個地方就無論如何都繞不開。
而現在掌控柳城,同時也掌握這兩條道路的正是盤踞於此的烏桓人。
泰山軍對於烏桓人早就不陌生了,最早在濮陽之戰中,當時隸屬於黎陽營的一支二百人左右的烏桓人臨陣投降泰山軍後,之後又有數股在漢軍中服役的烏桓人被俘投降進入泰山軍。
也正是有這些漢化頗深的烏桓人的加入,張衝等人才對烏桓人有更深的瞭解。
和很多草原民族一樣,烏桓人之所以為烏桓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著什麼同樣的血統,而只是一群被排斥在匈奴人之外的雜胡奴隸而已。
在匈奴人全盛時期,這些生活在東部的烏桓人每年都要給匈奴人輸獻牛、馬、羊,一旦過了時間不給,人家匈奴人就要他們的妻子來抵賬。
所以一旦匈奴人和漢人開始全面作戰後,這些被壓迫的烏桓人自然南下尋求了漢人的支援和保護。
而這些烏桓人南下後,就遷徙到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的塞外作為城傍部落。
漢人為他們提供安全和能過冬的場所,而烏桓人就需要為漢庭在塞外偵察匈奴動向。
可以說,烏桓人就是在漢人的庇護下才有了容身之地。
但漢人很快就發現了烏桓人的武勇,這些還停留在部落時代的烏桓人勇健能戰、重兵敢死,可以說掠奪就是流淌在身子裡的血液。
這股力量被控制在漢人手裡,自然成了一柄利器,但隨著執刃的主人開始虛弱,這些烏桓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匈奴喪家之犬,鮮卑自相殘殺,他們認為屬於烏桓人的天命將要來了。
於是,這些年,烏桓人內部的整合越來越快速,那些成為部落大人的烏桓領袖們也開始相互吞併。
而且,這些人的吞併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
那就是隨著北方越來越冷,在他們更北方的雜胡部落紛紛南下,這給了這些烏桓人非常大的壓力。
過去鬆散的部落在這樣的環境下並不能保護安全,所以形成一個大聯盟就有了現實的基礎。
至現在張衝北伐為止,如今的烏桓人陸續形成了四個部。
其中是以上谷烏桓九千落組成的上古部,由部大人難樓統治;遼西烏桓五千落組成的遼西部,由部大人丘力居統治;再然後就是遼東一帶的一千落組成的遼東部,歸部大人蘇僕延統治;最後一個就是右北平八百落組成右北平部,歸部大人烏延統治。
這裡面每一落就是一個帳篷,大概有十多口,所以烏桓四部加起來一共有二十萬人以上,其中最強的就是這個遼西部。
這四個部中,右北平部很早就投效了泰山軍,當張旦軍團駐紮在盧龍塞後,設帳在距離此處不遠的平崗的右北平部就向張旦奉上了白狼毛,以為投獻。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如今的烏桓人內部正發生一場大的動亂。
作為四部中實力最強的遼西部,其一直以四部聯盟首領自居,甚至日常也以烏桓單于的名號來發號施令。
所以那時候的丘力居恰如鮮卑的英雄檀石槐一樣,也是能統合一個族群的傳奇。
但英雄終有遲暮時,丘力居老了,現在已經上不得馬,吃不動肉,甚至連帳篷都出不去。
但現在的問題是,丘力居的親子樓班年少,所以如今總攝遼西
、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的是丘力居的從子榻頓。
那榻頓自從漢地歷練回來,就好生有見識,贏得了一眾烏桓武士們的擁護,尤其是他還以漢法來約束部落,將部落形成了百夫長、千夫長、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