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外。後世他讀兵書戰策,往往就讀到,五代時期安重榮軍大敗就是因為當時的排陣使臨陣投降,士氣崩潰。而張衝就是防微杜漸。
張衝這邊的情況,對面的劉延也看在了眼裡。其人站在楯車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準備指揮全域性。
當看到對面有一騎突然從地陣衝出,他還在納悶,等後面看其人被射翻在地,就猜到多半有義士想要棄暗投明,最後這義士還是死了,可惜了。
然後劉延就立在軍旗下,對周遭的軍士大喊:
“弟兄們,看到沒有?我皇漢威威,便是賊軍中也依然有心懷忠義者,剛剛衝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義士,只是可惜了,現在暴露。要是能在亂戰中,去賊魁首級,那才是真天下之福。但沒關係,這功名那義士沒福氣領,我們弟兄們就領了。大家聽我說,功名但憑馬上取,博得個封妻廕子又有何難?弟兄們,是不是?”
劉延麾下五百兵,皆呼聲整天,曰:“是。”
這五百兵都是老兵,也是劉延恩養的,推衣置食,對劉延很擁戴,所以聽得劉延勵軍的話,士氣鼎佛。
也是在這會,濟北國中軍的吏士開始撤退了。這些人在戴祈的排程下,輕兵簡行,所有的傷病員都被他們拋棄在了營內,只帶了濟北國相一個病員,這會正由四人抬著步輦,遂軍撤離。
戴祈等人這邊剛走,營地內就傳來陣陣哭嚎叫罵聲,原來這些人在殺自己的傷病員,真的是狠。
張衝這邊看到濟北國殘軍要撤,就要追擊,張衝令李弼領五十騎試探衝一下。
李弼領命後,帶上兜鍪就選五十突騎橫衝,到底是截下了敵人一個尾巴。大概一個小隊的步卒,被他們截住,隨後肆意搠殺了。李弼還要帶人再追,但被鐵壁的劉延給射回來了。
死了三騎,李弼帶著死去的弟兄就撤了回來。
張衝點了點頭,並不怪罪李弼撤兵。因為就連他看對面的車陣都要心驚,可見其陣之嚴備。要是李弼因為他張衝看著,要逞勇硬攻,那他就要懷疑李弼有沒有成為主將的能力了。
而現在看,是個知進退的,是個好苗子。
李弼回陣後,讓受傷的弟兄趕緊下去裹傷,其人就到張衝面請罪。
張衝勉力了番,問李弼對那車陣有什麼看法。
李弼回道:
“回渠,我帶弟兄們看過,這車陣非是一般,直接都釘死在地上了。而且車後之兵長短皆有,神情精悍,是老兵。這車陣估計衝不得。”
張衝頷首,也贊同李弼這個看法。
而一邊田俊聽了這話,不甘道:
“那就這樣眼睜睜看著這些殘兵走?這些人主將骨幹都在,只要回去再修整一番,立馬就又能整軍再戰。到時候就成了我們北面之患啊。”
張衝聽了後,哈哈大笑,指了指後面的驢馬隊,笑道:
“破此賊,我已定計,就靠這些了。”
田俊看到驢馬隊揹著的一捆捆箭失,立馬就明白了張衝的意思。
他們自大破魯國兵,繳獲輜重積山,但他們都帶不走,最後就只帶走魯國兵的全部箭失,和二百匹騾馬。這些箭失一共有九百四十捆,一捆二十根箭失。
破前面鐵壁的關鍵就靠這六百四十捆箭失了。
那邊典韋等三將到達戰場後,就結到了張衝的軍令,命其立馬佔據敵人留下的軍砦,然後再聽軍令。早憋了一肚子氣的典韋親自披甲帶著趙寵和王罕二將,沒費任何功夫就佔領了濟北國留下的軍砦,殺賊二十,並從這些人手上解救下一百多的濟北國傷殘兵。
那些傷兵們怎麼都想不到,最後救下他們的竟然會是敵人。
而張衝這邊將八百騎分成了二十個騎隊,也沿著汶水之東一字排開,然後他們一人帶一捆箭失,依次上前交替著向敵人鐵壁發失。
就這樣,在這狹窄的河灘地上,短短一刻,張衝麾下的突騎就發射了一萬六千跟箭失,這是何等的兇殘和豪橫。
楯車後的濟北國兵們苦苦在箭失中苦熬著,這一刻竟然是如此的漫長。
大纛下的劉延受到的箭失是最多的,但好在他的扈兵用大楯遮掩嚴密,劉延除了甲衣上掛了三隻箭失,其他沒有大礙。
他問了一下剛回來的扈兵:
“你去接令,中軍說讓我們堅持多久?”
扈兵面無血色,顫顫巍巍道:
“中軍令:命我軍繼續堅守,不得後退一步,不然吏士皆斬。”
聽了這話的劉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