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結合成一個根深蒂固的網路。可以說流水的主官、鐵打的署吏。
開始還有一些太守有心振作,但在事權歸於豪勢之家的情況下,不論他們做什麼最後都會是失敗。
簡單為例,濟北國曾有一任相國曾經靠沿濟水開闢一條渠道,用來灌既農田。本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但事情壞就壞在,當時的太守是一個抑制豪強的古法派,豪強們就將這件事給攪黃了。
如何做的呢?因為他們把持鄉野輿論,所以當濟北國相的屬吏下鄉來勘察濟水沿岸的田野,這些豪強就和鄉民們說這些屬吏是來勘察各家田土用水的,後面他們要修陂塘,就從這濟水引水,到時候你們各家的水就會被奪。
後面那下鄉的屬吏住宿農家時,就被激奮的鄉民給燒死了。
這只是一例,還有更多的手法。比如上面說要徵多少民修水道,那這些豪強就會十倍徵能搞得民怨沸騰,讓政策執行不下去。
由是,本朝官場已經形成了“以吏為師”的風氣,主官中昧者以胥吏為耳目,怠者以胥吏為精神,貪者以胥吏為鷹犬。而自己只枯坐衙齋,空談玄理。
而有了漢庭權柄的豪勢們,就再不能制了,殘民害民不過尋常。上至公府省寺,郡縣各署,下至鄉亭、倉場、庫務之吏,只要涉及租稅徭役、出納會計,凡有毫釐之利,莫不百倍盤剝。
所以便是周鳳被這些豪滑吏打了,那也是沒處申訴的。等他鼻青臉腫的回家,又聽說劉延的妻子不堪滑吏催逼已經上吊自殺了,周鳳直接噴了一口血,再無精神,病倒在家。
周鳳怎麼也想不通,國家多難,不應該思良將、用良將嗎?怎麼卻用他們如豬狗?
---------------
泰山郡,博縣。
自張衝擊敗了泰山郡南縣的五百騎、泗水東岸的四千魯國兵,汶水東岸的四千濟北國兵,泰山軍在泰山一片真正站穩了。這當中,泰山軍張衝一系列的安民、賑災、招徠災民生產的行動,也讓很多不滿漢庭者看到了泰山軍的潛力,紛紛入軍投靠。
其中張衝入博縣後,本地有位儒生自薦,他是黨人子弟,家中長輩都屬於黨人中的反漢派,本來他們已經打算流亡山野,與野人為伍,但泰山軍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可能。
這位毛遂自薦的叫陶暗,家習《易》經,其見張衝說的第一句就是:
“將軍龍質鳳姿,非常人也,我輩今有主矣。”
其向張衝獻言:“方今天下,漢室無德,山河崩裂就在旦夕。到時四海鼎沸,豪傑並爭,而青兗四戰之地實非英雄用武之地,願將軍能效高祖之法,驅兵西向,過武關而入關中,到時候不幸女子,不搶玉帛,收關西士馬,深固根本,一旦東方有變,即順天應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張衝大喜,因為這陶暗是第一個向他獻勢力整體戰略的謀士,可以這麼說,凡是能籌劃這種天下大勢的謀士都有成為謀主的潛質。就如諸葛亮向劉備獻《隆中對》、魯肅向孫權獻《榻上策》,都是一等一的大戰略家。
而且陶暗還非常有建立,就是他並不侷限張衝現在的勢力範圍,而是放眼天下,指出天下最能成功的地方就是關中。它左攬幷州山河、右收益州饒富。再兼以西州士馬,一旦東出,天下誰能可當。
張衝其實也一直思考未來的戰略,隨著他對漢庭連戰連勝,極大的鼓勵了太平道的起義熱情,就他最近收到的書信,不僅青州等郡國的渠帥書信與他,建攻守同盟。就連潁川、汝南的太平道都派人來,想送一批教中的精英來泰山軍,好學習一下戰陣之術,為後面的起事培養軍事骨幹。
所以張衝已經預料到太平道的大起義就在眼前,但可惜張衝覺得這事並不樂觀。因為太平道整體實力和漢庭差距還是太大了,而且各方還自行其是,不能進行整合。就這種狀態,怎麼可能打得贏漢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