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下做個伍長,我也是樂意的。而且這五人也不用你分,我自己帶人填滿編制。」
好,徐晃就等這毛紹這句話了,也不管毛紹到底啥背景,就衝這人和那雄壯甲士,他徐晃也要收。後面如果真被丁校尉鬧,他就去找田頭,他徐晃上面也是有人的。
就這樣,毛紹剛從徐晃這邊領了匹馬,轉眼間不僅馬回了,還搭上了自己、小賈、兩個部曲,還有那樂進。
沒錯,毛紹想提攜樂進跟自己一起進突騎隊。
這小子,辣娘,是個人才。
於是,毛紹將人選定了後,就去找樂進說這事,但誰知樂進搖了搖頭拒絕了,毛紹直接傻了?
這姓樂的是不是腦殼有些不靈光?不知道這是在抬舉他嗎?
樂進當然明白,只是他看著那些歡欣鼓舞正在分肉的護糧隊袍澤,不忍道:
「屯副,你們走了,我再走了,那護糧隊就沒啥人了,到時候這些剩下的袍澤該怎麼辦?他們怎麼活過後面的戰鬥?」
毛紹噎住了,他很想說,他們和你有什麼關係,但想到之前正是這些人救了自己,也是這些人照顧自己的情緒,他就說不出這話。….
說到底,他毛紹到底也被這些黔首們給感染了,不是原先那個不可一
世的豪族子弟了。
但……
望著樂進,毛紹到底還是為他可惜了,人生就是由一個個選擇而決定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了不同的路。樂進雖然有些才智,但到底出自中下人家,總會被這些人與人之間表面的含情脈脈所欺騙,根本不知道,有些事情一旦錯過就不再。
最後,毛紹還是沒有多說什麼。帶著自己的伴當和部曲,收拾收拾了甲衣,就要轉籍到徐晃那。
徐晃讓毛紹不要急,讓他帶著輜重隊繼續出發,去嶽崗大營把差交了,後面等徐晃訊息,等把軍籍轉到突騎軍後,毛紹再帶人去述職。
徐晃這邊交代完,正要走,突然毛紹就說了個事:
「隊將,你說咱們泰山軍為啥要起義?」
徐晃想了想,實際上這個問題他也問過田俊,當時田俊說:
「為了讓四海無飢寒?」
現在聽這毛紹問,徐晃結合了自己的經歷已經他入泰山軍的所見所聞,道:
「為了讓黔首活下去,為了這人間有公道!」
毛紹沉默了,然後突然抬頭,目光炯炯:
「如果說,有一人明明有才華有仁心,但最後被埋沒了,是不是很可惜。」
徐晃知道毛紹有話說,於是細問何事,於是毛紹就將這一路那樂進的行止都細細講給了徐晃聽。
「這是個人才。」
徐晃聽後,如此感慨。
既然是人才,徐晃就不能放過。而且他正想起以前在橫撞隊時,受渠帥耳提面教了很多道理。他知道如何勸說這樂進。
樂進再次被喊來,徐晃細細打量了番樂進,見其貌不揚,再次感慨人不可貌相。
徐晃溫言道:
「樂進,我聽說之前你屯副喊你隨他一起入突騎隊,你是不願?」
「是。」
「是覺得突騎隊不好嗎?還是覺得突騎隊危險,不如這輜重隊安穩?」
「不是。」
徐晃點了點頭,指著那看熱鬧的護糧兵道:
「所以你是為了他們?覺得他們沒有你,活不下去?」
樂進看著袍澤們詫異的眼神,有點窘迫,但到底還是點頭了。
徐晃再次點頭,這次他沒有再逼迫樂進,而是講了個故事:
「我以前在橫撞隊,聽渠帥跟咱們講過一個‘大仁,和‘小仁,的,他說儒家有些東西說的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大仁和小仁直接點破了假道學、假仁義。以前劉邦問自己和項羽相比誰更仁。為何劉邦這麼問?因為熟悉他們兩的人都知道,項羽見不平就會落淚,而劉邦卻是能將子女踹下車的流氓。」
見樂進認真聽,徐晃繼續道:
「但渠帥告訴我們,項羽那是婦人之仁,見身邊不忍而落淚,見不到的就無動於衷。而劉邦卻能輕徭薄稅,定鼎天下,給追隨他的人以軍功,給隨他征戰的將士以田宅,給四海之民以安寧。而這就是大仁。」
然後徐晃語重心長點著樂進:
「你的屯副很賞識你,覺得你是個可造之才,不應該埋沒在這。你說你要幫助這些袍澤,但你這就是小仁,因為你眼中只有這十幾人,更多的袍澤和黔首生命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