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向翁也是這樣的善戰老兵,本來也是要被將主吸納作為訓兵的,但他因為軍營糾紛,在軍團解散後,直接帶著數十募士將他們的屯將圍了起來。
因為這個屯將的自私行為,使得屯內一半的袍澤丟在了戰場上,任那些鮮卑人屠戮。最後向翁等人將這屯將扒光了吊死在了軍旗下,然後一起逃營了。
之後向翁等人輾轉在北疆、西疆的戰場上,哪裡有戰爭,哪裡有僱主,他們就會出現。他們不問為何而戰,便是轉手受羌人僱傭去打漢軍,他們也只問一句:
「得加錢!」
最近幾年,向翁等人老了,覺得要收手了,想找個平靜的地方,帶一幫老弟兄們養老。然後他們就選擇了向翁的老家管縣作為餘生的死葬地。闌
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這些離開戰場的老募士已經很難再安寧下來了,握慣了刀劍的手,再也拿不起鋤頭犁耙了。所以這些人就將田一撂,整日還像在軍營時一樣,舞刀弄劍、吃酒喝肉。
很快積攢下來的薪金就被這樣的生活給消耗光了。為了維持生計,更重要的是為了吃肉,他們開始偷附近豪強家的耕牛。
別問為何不偷農家的,他們能有耕牛嗎?
很快,這些偷盜耕牛的事情就被當地豪強們發現了,就打算私刑處置他們。向翁等人殺了一波豪強的爪牙就離開了管縣,開始在嵩山山區做了盜賊。這些人軍事經驗充足,又夠狠,很快成了管縣附近的一大盜匪團伙。
當時管縣為了防範這些不安定的募士甚至還專門頒佈了告示,讓本縣凡出現十人以上的團伙遊蕩鄉野,就需要告知各亭求盜,出示符節,由本亭安排在地方分家落戶。如不遵的,即刻驅逐出縣,不準再出現在
管縣境內。
之後向翁等人便開始和管縣縣卒在嵩山打游擊。向翁的老弟兄死了不少,兩邊仇越結越深。後面沒過多久,泰山軍攻破了管縣。向翁等人聽到後就一直在附近打聽泰山軍,知道這是一隻紀律嚴明的軍隊,便有心投靠。
當然,他們投靠主要不是為了錢。他們一方面是為了報恩,一方面是想泰山軍給他們十幾個老翁養老。闌
而這一切要實現,向翁等人自然要展現他們的價值,所以才有了他們入營的那幕。
但後面張衝知道他們的經歷後,完全沒打算讓他們加入一線部隊再廝殺,而是讓他們加入了作訓隊。同時每個老翁都配了個書記,由書記們記錄他們的過往戰事,然後由張衝親自整理,發放到隨軍學堂作為桉例給中高階軍吏學習。
這十幾個百戰老卒,本身就是最大的財富。.
請叫我陳總長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