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上

麼北上,他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就救河北黃巾軍?這理由顯然無法讓眾將士們接受。

當張衝將這些所慮的都告訴陶黯後,陶黯說出這麼一番話:

“渠帥,我曾聽你在隨軍學堂講: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無。這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如今的局勢。渠帥,你認為咱們要是退,能退到哪裡,哪裡又能守住?”

張衝搖頭,這也是他明白的,就是此時張衝的泰山軍不論退到哪裡,下一步都會是漢室全面反撲,根本守不住根據地。最後只能如歷史上黃巢等人一樣成為流寇,最後在圍追堵截中覆滅。

於是,陶黯繼續說道:

“渠帥,那漢室為何能號令各方呢?”

此言一出,張衝豁然開朗。是啊,他之所以覺得坐不住根據地,就是因為他是以一隅對天下,無論是人力物力的差距都太絕望。但如果漢室也四分五裂呢?換個說法,就是當這天下不是鐵板一塊時,漢室的號令沒人聽了,天下開始到了群雄逐鹿的時候,那泰山軍豈不就是壓力大減了?

思路一開啟,那

漢室能號令天下的因素在張衝看來,有三。一個是圖讖所神話的天命在劉。這種天命在四百年,尤其是光武還能再造大漢時,滲透到了天下人內心中。二個是,各地方大族與漢室的利益關係,這些公卿之家受漢室恩養,無論是利益還是情感上,他們都擁護漢室權威。三個就是選拔天下良家子打造的南北二軍。

本來這三個因素互為表裡,在名實力三層都有保障。但漢室自己出了昏招,就是發動了黨錮。兩次黨錮行動傷害了大批原先擁漢的公卿世家的情感和利益,家人枉死,子弟流奔江湖,而這個損害,又破壞了漢室構建的天命觀。

因為相信天命,構建天命,維護天命的就是這些公卿世家。現在當中大量人都開始用理論構建反漢的輿論,可以說像太平道的理論構建也是得益於這些黨錮分子構建的。

所以,此時的大漢說白了,真正能依靠的就是他那核心武備,可以鎮壓不服,才能穩住搖搖欲墜的天命。

那問題就越發清晰了。此時大漢統合天下的就剩個武備,那他張衝打漢室核心武備不就行了?

其實,張衝之前就一直這麼做。只是過去從來沒這麼清晰過。

他再一次想起了那句話,誰是我的敵人,誰是我的朋友。

從長遠看,豪勢們的部曲必然是泰山軍的敵人。但現在階段呢?

從歷史上,張衝是知道想要顛覆漢室的就有這些勢力。一個就是邊地武人集團,包括涼州的董卓,幽州的公孫瓚。一個是公卿之族,代表的就是袁紹、袁術兄弟。剩下的都是趁亂而起之輩,真正亂天下的推動力量就上面兩股。

那這時候,張沖和這些人的利益就一致了,都是要顛覆漢室。這些龍蛇之輩現在還在蟄伏,那他張衝何不就幫他們一把,我就專打漢軍核心主力,滅了這些,整個天下的形勢立馬反覆。

張衝越想越覺得清晰,看來他的確要上河北,這一次不是救河北黃巾,反而是藉助河北黃巾的實力,與漢軍主力真正的決戰,消滅掉這剩下的數萬漢軍,整個天下直接進入群雄逐鹿的程序。

所以,他一拍大腿,大叫聲:

“好!”

陶黯這邊還道:

“大一統分裂有兩次,一為秦漢之際,一為新莽之末。僕細查這兩代故事,發現都有一個共同,那就是非得消滅大一統的主力,天下才得以改貌。如,楚霸王鉅鹿一戰,破降秦軍主力二十萬。又如光武昆陽一戰,打破新莽主力十萬。這都是決定天下的一戰。”

“所以河北之戰,便是我們的昆陽之戰。此戰後,天下再不屬漢!而我泰山軍則龍游入海,天下再無人能制。”

張衝大喜,對陶黯大拜:

“卿真為吾之子房,我真的是豁然開朗。”

……

全軍統帥一想定,遂召開全軍大會,張衝將自己前前後後所想的皆與眾軍吏細說,統合人心。

結果眾軍吏皆表態願追隨渠帥北上。

人就是這樣,當你問他們意見時,他們都會用自己的理性給你建議,但他們說的都是現實的分析,這種分析最後分析下來都是投降主義。比如後世抗日,越是瞭解中日差距的都會給你理性的建議,告訴你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所以給你的結果要不綏靖要不就是所謂的曲線救國,再不就是指望國外干涉。理性告訴他們,咱們不行。但越是逆境中,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一種信念。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