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突然看到麾下吏士過來,楊敢虎目一瞪,就罵道:
「誰讓你們過來的,你們不在,
聽自家郎君還說這些,有幾個直接就哭了,一把抱住楊敢:
「郎君,還哪來的弟兄們啊。敗了,都敗了啊!後面衝來的泰山賊漫山遍野,殺都殺不完,咱們趕緊走吧。」
楊敢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些吏士貪生怕死,所以他看了眼陣後,只見自家楊氏的小旗到處在跌落,再看自己友軍,也就是劉氏陣內,那高掛的劉字大旗並那專屬華陰劉氏的紋章族旗也在緩緩飄落。
此刻楊敢才醒悟,真的敗了!
像他們楊氏和劉氏這樣的公族子弟,在前古幾乎就是類比諸侯大夫的規格,都有自家的族旗,紋章。每個紋章的圖桉都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和典故。
比如他們華陰楊氏的族旗是一面雀鳥獻草旗。這是當年他們這脈老祖楊寶的典故,是雀鳥獻草報恩的事蹟。而他們華陰劉氏的族旗是赤龍在田圖。赤龍旗也是他們劉氏子孫專屬旗,因為他們劉氏是上古帝堯之後,帝堯就是赤龍轉生。而在田圖,就示意他們華陰劉氏的源流是出自高祖之仲兄劉喜,其人就是好田業!….
每一面族旗都是一個家族精神的象徵,現在連劉氏的族旗都被砍倒了,看來劉氏真的敗了。
但有些人偏就是在危難中更見英雄之氣。
此困厄之間,楊敢仍然振奮道:
「諸君,我楊氏世守漢室之恩,沒有漢室就沒有我們楊氏如今。如果大漢真的要亡的話,一定要用鮮血獻祭的話,那必然就有我楊氏一脈血。」
在場八名吏士在郎君說這話的時候,就知道了楊敢的打算,眾人皆不說話。
見大夥沉默,楊敢嘆了口氣說:
「非我楊敢要逼死你們。只因我楊氏受漢四百年之恩,大漢飄搖間,豈能無一二仗義死節之士。再且,大丈夫留於天地之間,不過三十哉匆匆,而如能用一腔熱血留名青史,我們的義烈必能流芳千古。」
「死則死矣,為國而死可乎!」
「二十年後,我們還是一條好漢!」
「反正我這百十斤就是楊氏養的,現在送回去又如何。」
「我不怕死,就怕殺得不夠痛快!」
這些話,或是壯烈或是義氣粗豪,但在場都願意隨郎君逆擊。
正是那句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楊敢和八義士沒一個孬的,死則死矣,不能墮了這身烈氣。
是以,在眾兵皆倉皇北歸時,唯有楊敢和八義士奮身逆擊,直直就撞向了李大目的扈兵中。
可惜,他們撞的是李大目的扈兵,也幸虧,他們撞的是李大目的扈兵。
那楊敢一馬當先,向著一個雄壯異常的虎士勐一個跳斬,但被那人一個橫刀給擋住了。
楊敢氣力本就不是常人,又藉助了自上而下的跳擊,其力沛然豈是一般?但面前這虎士愣是刀都沒抖一下,就擋住了,這是什麼怪物?
沒錯此虎士正是關羽部左部司馬,泰山軍神將,李大目是也。
楊敢心裡一緊,然後就被李大目一個攔腰抱摔給灌在了地上,李大目除了氣力絕倫,最稱絕的就是擲戟術和角觝術。現在楊敢被李大目這一摔,堅硬的鎧甲在大地的反震下,直接震散了他的氣力。
楊敢不服氣,一咬牙,也抱住了李大目,但可惜李大目只用一手就掰開了他的手,然後一膝蓋就壓住了楊敢的肚子,讓他再不能動。
這場景就彷彿森林中,一隻獵豹被巨虎一巴掌給壓在地上,就是這般壓制。
見自家司馬已經制服了此僚,邊上的扈兵就要上前補刀梟首,然後就被李大目給攔住了。
李大目之前聽到了此人在陣前勵氣的舉動,心中欣賞,有心就留他性命。不過看到此人的華麗的腹圍,李大目倒是不客氣的一把扒下,正好送給丁大器,也省得他老被蔡確比下去。
楊敢被擒,剩下的八義士也或死或俘,漢軍右翼第一陣的最後反衝就這樣結束了。
之後,楊氏的雀鳥環草旗被李大目繳獲,而劉氏的赤龍在田旗被郭亮繳獲。….
……
當張旦全軍奮擊的時候,原先在中軍的左校尉部甲士也在鐵獸蔡確的帶領下緩緩移動到了關羽部右側,打算夾擊正鏖戰的漢軍左翼第二陣。
張衝中軍的四千甲士,一半都是原先潁陽之戰,漢軍投降的甲士,裡面就有不少河東人,此刻聽到不遠處熟悉的鄉音,不少人都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