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舍之則南陽無險可守,據之則北面無憂。
於是,捧日軍幾乎一矢未發,便拿下了京都的外圍要塞偃師。
三月二十四日,樂進率軍追至鞏縣城下。
但結果很明顯,關內的袁軍單單在人數上就是朱靈的數倍,且戰意高昂。泰山軍數次攻城都被袁軍給擊退了。
一開始朱靈還是蠻樂觀的,從周遭友軍傳來的捷報,他已然確定此時的關東朝廷就是人心喪亂,已無一個忠心用事的,日暮途窮了。
隨後他就在河陽北岸開始了一番演武。
而千年以後的現在,張衝帶著泰山軍從河北出發,再一次抵達了這裡,張衝的這場演武,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有了更深層的意味。
大軍在河內休整兩日,在三月二十日這天,張衝的車架率先進入大河以南,諸軍節次,軍入河南。
在樂進這邊高奏凱歌的時候,向南進攻伊闕、大谷、廣成、轘轅四關的朱靈、胡毋丘二部也是一路順風。
按照張衝戰前的方略,在攻克洛陽之前,先剪除四面的防禦,堵塞外圍可能的援兵。
而此時,伊闕關上看著敗退回去的泰山軍,袁術麾下重將紀靈哈哈大笑。
與此同時,河濟根據地的水師大將,也是黑夫的左膀右臂魏覽,正帶著大河水師抵達虎牢關外的大河。
就這樣,當樂進帶著捧日軍出現在虎牢關後方的時候,他實際上只用了三日就連克了偃師、鞏縣,直接就將東路給殺穿了。
三月十八日,張衝終於帶著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抵達了河陽城外。
而與此同時,留在河內方面的潘璋部也帶著大軍向西,準備從王屋山的南面塬臺渡過大河,進入弘農,以從崤函通道堵住洛陽向西之路。
而等他們踩著泥塗道路,冒雨踏滑趕到伊闕關的時候,看著關牆上懸掛著的袁字大旗,心頭頓時被潑了一頓涼水,整個一透心涼。
朱靈估計關內的應該是盤踞在南陽的袁術,雖然知道袁術的部隊應該沒有漢軍那麼不堪,但他還是決定先打一打。
本來在袁氏等河南世家主政京都的時候,虎牢關的防禦雖然嚴密但卻並不緊張。
樂進軍剛抵達偃師,由城內豪勢和縣卒組成的反擊就接踵而來。
當西面的樂進部鼓譟攻關的時候,魏覽帶著河濟兵八百強攻。東關上的漢軍猝不及防下,被魏覽殺上了關頭。
主持函谷關方向的主將是樂進。
虎牢關作為關東與京畿明確的地理分割線,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幸運也只是眷顧朱靈到這裡了。
於是,在關東朝廷忙於應付泰山軍的時候,由紀靈帶著萬餘南陽兵順著伊水強襲伊闕關。
千年以前,當年周武王在河對岸的孟津會盟諸侯進行演武,隨後浩浩蕩蕩的從這裡渡口黃河,殺入朝歌。
由此可見,關東朝廷的武備已經鬆懈到了什麼程度。
轘轅關作為京都的東南門戶,坐落在偃師的轘轅山上,十二曲迴腸,彎彎繞繞,可以說易守難攻。
樂進再一次精選陷陣二百,越過不設防的虎牢關外圍防線,逼近虎牢關之西面最近的一處糧站。
伊闕關不比其他關,它就坐落在伊水之上,憑藉著伊水,南陽方面的敵軍可以大規模排程物資來這裡,其實際的運載能力是所有關中排名最靠前的。
他認為南陽地狹,處在四面之中,其中南面為正敵對狀態的劉表,東面的袁紹雖是盟友,但袁術並不怎麼信任他,西面的關東兵強馬壯,他也惹不起。
到現在,等樂進抵達虎牢關下的時候,關內只餘兩千人關卒。
整片河內平原上,到處都是泰山軍的車騎,軍威煊赫,如威如獄。
但仗不是這麼打的,此時虎牢關一方面未能深溝高壘,據營以守,又不能在北面大河上扎排下樁,拱河阻截,所以此時的防禦是非常不嚴密的。
於是,諸軍振奮,以有道伐無道,以有德伐無德,以有命伐無命,天下鼎革就在今日。
一旦軍略定下,泰山軍展現了它強大的執行力。
看來,他們胡毋家又要在新朝做新貴了,還是人上人!
真正算苦活的,還是朱靈這一部。
糟糕了。
而也是抵達了虎牢關外,樂進才遇到了一次真的戰鬥。
令各營挑選奮勇兵壯,共得二千四百名,不帶鍋帳,輕裝簡從,向著偃師東面的鞏義晝夜兼程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