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三章:馳捷

層人手上,但隨便漏一點給底層,也讓市井之徒享受了足夠的紅利。

比如京都明明不產粟,但這裡的粟的價格卻格外低,甚至倉城那還常有施捨陳米的福利,所以大漢人都知道,但凡是條狗都想託生在京都。

因為在那裡,狗真的能吃飽。

這樣的環境下,可以說能吃飽,能讀書,還能和一些不願意歸鄉的落拓北軍老卒習武,按理說是該出精兵的。

但可惜,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那些老北軍無不都是來自邊地,這些人聞邊鼓,習武備,練鋒鏑,最後在邊地的戰事中成長為軍中豪傑。

但京都呢?包戈甲,銷鋒鏑,至老不聞戰聲,縱然強壯愛角抵拔河,樂以私鬥。

可是呢?一旦有事,這些人兩股顫慄,私鬥時的武勇一點也見不到。那拔河練出來的強壯體魄,這會也披不得甲,純純繡花枕頭。

所以軍中多了這樣的人,其軍心戰力如何能好。

而且這還是往好了說的。就實際來說,這些人甚至名在軍中,但實際上都各有各都一份生計和差事。

大漢的京都是所有大漢人心中的明珠,甚至絲路上的那些小國王子一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想生活在京都。

但真的到了京都了,這些人又會發現,京都很大,它是整個天下最大的都邑,數十萬人都生活在這裡。

但同時,京都又很小,因為這裡的人和事都框在同一個大網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庇護人,每人又都有屬於自己的恩主。

可能西市裡賣胡餅的背後一直向上追溯到步廣裡的公卿大佬那。

在這個城市,每個有權勢的大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幫門客,幫他們做事。有是明面上的,有屬於陰暗裡的。

所以別看京都人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多餘的。

那些託入軍籍的市井們幾乎都是這些大人物受益下進入的,一方面是能在軍中安插人,獲得情報,另一方面,避免了勞役,能讓手下人做更多事。

所以京都的這些北軍戰鬥力到底如何,這些人非常清楚,真正被瞞在鼓裡的就是大將軍何進。

為何王謙反對何進出兵?就是因為他知道此時的京都關東兵最是烏雜。這些人心思活絡,一旦有事便會奔逃。人若逃,百人相扇,一軍若散,諸軍必揺。

所以,何進哪裡帶的是關東健兒啊,壓根就是一群京都大爺兵。

對此,老何一無所知,還在那巨大華麗的肩輿裡內耗。

……

關東大軍的前方,整個佇列都充斥著歡快的氛圍,大多數軍士都將這一次行軍當成了踏春出遊。

京都人,三月春遊踏青本是公卿子弟的樂趣,現在他們這些市井人也能有此一樂,美滋滋。

要知道,這些人剛從京都出發的時候可不是這樣。

當大將軍幕府傳來要發兵十萬出征的時候,這些充籍的市井浮浪無不如喪考妣,父子相哭,以為出征必死。

一些家裡有財貨的,忙僱傭城外的負販屠沽及病坊窮人替代自己充軍。後來因為要僱傭的人多了,這傭兵的價錢也水漲船高,以至於中人之家都負擔不起這個價錢了。

就這樣,出征當日,五軍,並旌旄鉦鼓之兵,加起來好不容易湊夠了五萬。

也好在軍中到底還有大量的軍吏彈壓約束,才不至於軍隊走到半路自行崩潰了。

而且走著走著,眾京都浮浪們還發現了箇中妙處。

那就是這一路是真的氣派啊,沿線各驛站補充著他們的軍需,還能時不時的到地方劫掠一番,那些人還不敢反抗。

這個時候,這些浮浪才感覺到一絲權力在手的快意,可比在京都伺候那些大人物要強多了。

看來,這世道亂了,當兵才是好出路。

品嚐了執兵在手的快意後,這些人又陸續聽軍中說,這一次大將軍帶著他們就到天井關,壓根不出河內。

河內的天井關距離京都才多遠,二百里怕是沒有吧?一旦確定了這個訊息,整個行軍就更加隨意鬆散了,和一場大型春遊也沒什麼兩樣。

京都的浮浪們可能本事沒多大,但自覺在見識這一塊拿捏得死死的,很多人都開始在那分析,大將軍這一次會如何如何,然後這泰山軍會如何如何?

你說打仗多危險?在他們看來,也就是那麼回事。

死人?哪地方不死人?他們在京都西市爭市口,哪一次不死十幾個?就那麼回事。

泰山軍兇惡?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