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零三章:惡戰

,漢室又能得孫氏之助匡正天下。

在周瑜看來,如今天下能忠君愛國者也就只有孫堅了。

這是周瑜之公心。

至於他和孫堅長子的個人私誼壓根就不足道哉。

但現在局面到了最壞,天子明顯受了刺激要殉國,那周瑜只能做一些亡羊補牢的辦法。

首先他將天子的傳國玉璽找到,自己手擬了一份詔書,然後在這份詔書上蓋印。

這份詔書是他送給孫堅的大禮,詔書中不僅加封了孫堅為揚州牧,還授孫堅為烏亭侯,輔漢大將軍。

尤其是這最後一個名號輔漢大將軍就是周瑜給孫堅上的一個套籠。你孫堅要想名正言順得到整個揚州,那你就必須打出漢室的旗幟,這是周瑜等人的底線。

而有了詔書,有了印璽還不夠,他還要將太后迎到江東。

到時候有何太后在朝,隨便在揚州找一個漢室的支脈就能立下江東朝庭。甚至周瑜對於這個天子人選都有自己的想法。

此人就是劉曄。

劉曄是光武帝兒子阜陵王的後代,離現在的帝系已經非常遠了,但這人在江淮一帶是有名聲的,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有膽識,有智謀的俊傑。

雖然在周瑜看來,劉曄這人有點太過於揣摩知人了,有點奸佞的意思。但為下時,這是個壞品格,可為上,這卻會成為優點。

而現在漢室就需要這樣的知人情世故,又有膽識、智謀的天子。

周瑜是非常清楚現在的局勢的。

以泰山軍之武功在拿下京都後,平定中原也就是旦夕。

別看現在袁紹好像也擁兵十萬,但在周瑜看來最後也逃不了敗亡一條。不是袁紹一方有什麼致命問題,而是袁紹所處的中原地區沒有地利。

沒有山河依靠,決定雙方勝負的就是實力,而無疑袁紹就是那弱的一方。

而在拿下中原後,泰山軍會如何?

在周瑜的判斷中,實際上不等袁紹敗亡,以青州的曹操、關中的偽朝、袁氏兄弟、張氏兄弟就會聯手一起和泰山軍決戰。

這是中原一方唯一翻盤的機會。

最後的結果會如何呢?周瑜判斷不了,但他知道無論誰是最後的贏家,北方一帶必然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勢力集團。

而到時候,能抗衡這一龐大勢力集團的就剩江東和益州了。

在周瑜的判斷中,這天下角逐到最後能形成穩固一角的就是這兩個地方。江東有江淮之地利,益州有秦嶺之天險,都是守能護一方的地區。

對於這一認識,不僅是周瑜有,江淮的確的精英們都是這樣打算的。

為了對抗從北方崛起的泰山軍,這些江淮世家、土豪都陸續聯合起來,決定武力保護自己祖宗基業。

現在他們在明面上有孫堅作為武人的領袖,決陣沙場,

現在就差一個大義了,一旦周瑜成功將何太后、天子印璽、招書帶到江東,擁立江淮地方的劉曄,那一個完整的利益集團就形成了。

而對於漢室來說,遷播江東也是最好的選擇。

在周瑜看來,原先漢室死守京都是非常愚蠢的選擇,憑白將漢室最後一點家底都消耗掉了。

因為在京都四面都沒有漢室的盟友、忠臣,以一地而抗泰山軍如何不亡?而一旦放棄居心叵測的中原地區,而到南方,那局面就全部煥然一變。

在淮水一帶是忠誠於漢室的鎮東將軍陳登、在揚州腹裡則是孫堅一門,而在長江上游則是漢室宗王劉表。

可以說,只要漢室到江東另起爐灶,頃刻就能獲得最好的地緣形勢。

但可惜,現在已經晚了,周瑜只能做一點亡羊補牢的事情。

所以此刻周瑜包裹裡的傳國玉璽和詔書,還有背後的何太后就成了江東所有人的希望。

而要將這希望帶回江東,看來真的要殺一場了。

於是他和左右江淮豪傑紛紛抽出刀矛,對準了那黑深的甬道,決定殊死一搏。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