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的土地上生存。
西北的烏桓人、鮮卑人可以透過小遼水來到這裡,而東邊漫漫長白山裡的肅慎人可以沿著太子河南下,直取襄平。
正是如此富饒且又優越的交通樞紐,使得襄平成了徵遼軍的必爭之地。
……
公孫度據遼東後,大規模營建了襄平,使其城高地大,牆垣都用磚包,城池四角皆有亭樓,周遭有城壕,且有太子河入壕為塹水。
可以說,單從軍事角度來論,襄平果然不愧是遼東第一城,固若金湯。
但戰爭從來不是軍事。
當八月二十九日,泰山軍兵臨城下。
張衝率領馬步軍兩萬並萬餘隨夫,旌旗蔽日,彌山亙野,不能見尾。
在陸續平定烏桓、小遼水以北後,徵遼軍本部並一眾降軍,再加上過程中的隨附胡漢,此時的徵遼軍可以說軍威之盛,煊赫沸騰。
在見到泰山軍傾軍南下後,城內漢軍嚴密佈防,從外面看不出破綻。
張衝帶著軍吏團繞城而走後,先行決定讓人到護城河和太子河交雜處填土,阻斷兩水繼續溝通。
再之後,徵遼大軍並沒有四面圍城,選擇紮營固壘。
八月三十日,圍城的第二天。
徵遼大軍於晨時開始陸續抵達城東北角,開始依次過太子河。
此時城內遼東軍趁著徵遼軍未全部過河,主動出城進攻。
時公孫離帶著騎丁三千從北門出,直殺泰山軍渡河徵地。
甚至連公孫度都親自到了北樓,擂鼓助威。
但三千騎丁剛至太子河,就被埋伏在此的床弩營伏擊,在密集的箭矢下,公孫離部損失慘重。
爾後,早在昨夜就偷偷過河的趙雲、太史慈率千騎從上游殺下,兩軍殺做一團。
與此同時,諸多步營接連過河,並從兩面壓縮公孫離的騰挪空間。
戰至午時,城外遼東軍力竭崩散。
至此,公孫家之精銳武備損失殆盡。
是夜,張王宿太子河南岸,公孫度醉酒高歌。
八月三十一日,圍城的第三天。
城內遼東豪族並幽州寓士見公孫度酩酊大醉,知其心死。但他們卻不甘,決定盡起部曲,列陣於北門外。
於此同時,之前一直曖昧不定的高句麗方終於決定出兵救襄平,且已經行至襄平城外五里。
此前,公孫家曾出使高句麗都城國內城,此城原是當年西漢士氣建立的土城,之後為高句麗人所據。
彼時高句麗之王故國川王,其有五部眾,轄地方二千里,多是山谷。
當時公孫家使者來求援兵,其國內的五部大人皆不同意,因為公孫家和高句麗不睦,屢次進山破城殺民。
在高句麗的權力結構中,王的權力實際上就來自於五部大人。每一任王都是從這五部中選出的。
高句麗的祖先當年是夫餘貴族朱蒙,其人帶著本部落和當地的土著貊族結合而形成最早的高句麗王族。
當時高句麗還很弱小,其活動區域也只在小遼水的上游一帶。
但隨著高句麗幾代賢王出,東征西討,先後統一了周邊山區部落,並形成了以鴨綠江兩岸為中心,西至太子河上游,東至大海,北臨扶余的廣大地域。
而此前被征服的地區王族和高句麗王族一起,共同形成了五部族的治理結構。其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之前,高句麗的王權一直被消奴部保持,此部也是當年高句麗的王族。
但隨著消奴部衰落,其王權開始在各部之間流轉,最終形成如今五部落共治的權力分配。
所以當其他四部大人皆不同意出兵,實際上就已經決定了高句麗國的意志。
但隨著遼東戰事風雲變化,高句麗上層發現事情不對了。
那就是這一次公孫度可能熬不過去了。
這個時候,其王山上王就和其餘四個部大人商議,決定更改計劃出山救援公孫度。
這倒不是這些高句麗人有唇亡齒寒的見識,也不是擔心那個所謂的張王會在滅了公孫家後,向自己下手。
說個比較自負的話,這些高句麗人認為漢人要想入山攻打自己,那就是自尋死路。
高句麗這個國家是一個比較愛修山城的國家,其國都、大邑、重鎮無不修建在山上。
就比如在小遼水和太子河的上游河谷通道上,高句麗就修建了一系列的山城,這些山城完全控遏住這兩條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