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轉著佛珠的手停了停,而後才道:“按著這次報賬的數字來,各家出進項的半成,二十取一。”
小人參眨眨眼睛,感覺這次說的和上次的一樣。
鋪子進賬多,那就出的多,莊子進賬少,那就出的少。
葉嬌不在意這些,點頭應了,可她還沒說話,便聽方氏道:“娘,不如還是按著上次的那樣,二郎出多少,我和大郎出多少吧。”
此話一出,柳氏就有些驚訝的瞧著她,葉嬌也跟著看過去。
上次方氏就是這麼吃的虧,當時方氏的模樣葉嬌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現在怎麼還來?
可是方氏卻很堅持,雖然看得出有些肉疼,但是話說出去了就沒有改的意思。
柳氏等了等,發覺方氏確實是說的實話,便點點頭,道:“那就按著你說的辦吧。”
等兩個兒媳婦離開了,劉婆子才輕聲道:“夫人,大少奶奶這是長進了?”
柳氏轉了轉佛珠,突然彎起嘴角:“長進算不上,可這份心倒是好的。”
劉婆子有些奇怪:“什麼心?”
“她到底還是記著讀書才有出路的。”
柳氏把方氏看的通透。
她這個大兒媳婦,摳門不假,可卻不是個不近人情的,而且讀過書,有著一股子讀書人才有的理論,根深蒂固。
柳氏輕聲道:“她認準了讀書有用,不然也不至於現在都盯著小石頭天天背書。這次是給三郎湊銀子,三郎拿了兩個案首,再不濟,未來也能拿個秀才名頭,若是好命了,有個進士頭銜也不一定。”
祁家要是能出個進士,甚至是當了官,那都是一家榮耀的事情。
之前家裡開銷不想拿,撐死了落個摳門名頭,可這次是給三郎求學的錢,方氏自然不會吝嗇,也不能吝嗇。
這麼想來,雖然方氏摳門些,可是卻是個顧家的,懂得兄友弟恭的道理。
只是想著剛剛方氏答應的利落模樣,柳氏不由得搖搖頭:“也不知道她心裡到底對三郎的前程怎麼計算的,居然這麼捨得。”
她這個當孃的也只是盼著三郎能拿個秀才名頭,以後不缺衣少穿就是了,可是瞧這個架勢方氏對他居然是頂有期望的。
莫不是,指望著三郎考狀元吧?
而這會兒,正被唸叨著考狀元的祁明正準備去書肆裡挑些書回來看。
對祁三郎來說,他的心裡除了讀書就是讀書,今天好不容易得了空閒去街上走走,也就是想要買點書回來讀。
即使有些書算不上經典著作,但是讀的多了總能明白的多一些。
雖然祁明讀了這麼多年也沒找到更好地應對自家二哥的方法。
緊了緊身上的書篋,祁明慢悠悠的朝著書肆走去。
可就在路上,迎面來了幾個學子打扮的人。
如今府試已過,院試要三年舉行兩次,下一次多半要等明年,這些學子有些求學,還有些沒考過的就鬆懈了下來,三三兩兩的出來遊玩。
現下祁明遇到的是他在書院裡面的同窗,只是大部分人的臉他都不太認識。
畢竟對祁明這種刻苦的學子來說,任何天沒亮時沒有到學堂裡背書的人,他都是記不清的。
可是他們卻認得祁明。
自古以來,縣試府試院試的頭名,都被稱呼為案首,而三個全是案首的人就叫做集齊了“小三元”。
拿到小三元的人少的能數出來,祁明如今能拿到兩個已經夠得上在這十里八鄉家喻戶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