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想要守成也不容易,要擴張更難。不過在多年的努力後,到了如今,甄家起碼在桑平縣算的上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了。呃,其實也不能說甄家有多能耐,情況是這樣的,桑平縣並不算特別大,商業也稱不上有多繁榮,真要有本事的人,必不會蝸居在這麼個小小的縣城裡,而是想盡辦法進入府城。甄家也是這般想的,因此最近這些年,在家中生意停滯不前後,他們就拼命的找路子,想將生意往府城擴充。想法再好,也要有實施的本事。也是這時候,他們開始愈發盡力的捧起了姻親家的出嫁女,也就是那位邱家的三太太。魏家只道甄家是依附邱家生存的,卻不知曉,單單這種捧臭腳的機會,都是他們煞費苦心的求來的。不過,就算甄家上不了什麼檯面,可他們家的排面還是不小的。哪怕每年不過只是來府城小住幾日,他們依舊在府城置辦了一套宅院。四進的宅子,地段還算不錯,裡頭也算是雕欄玉砌的,關鍵就是園子歸整得好,一應的家舍擺件也都是上乘的貨色,最是適合在這兒辦個宴請之類的。別看只這些,每年的花費可不算少。置辦宅子本身花的錢暫且不提,畢竟宅院想要脫手也不難。家舍擺件也無妨,哪怕不賣,也可以拿回縣城接著用。要命的其實是旁的消耗,像灑掃清潔的僕婦、修剪花枝的花匠、看家護院的打手等等。更別提,他們每次辦個宴請,那銀子是大把大把的往外丟,茶水點心、好酒好菜,生怕叫好不容易攀上的貴人們笑話,甄家每次都是用最頂尖的好料。一次兩次是無所謂,可算下來,自打攀上了邱家後,他們已經連著五六年大筆支出了。三節兩壽絕不能忘,春秋之際還要擺各種宴請,遇到邱家隔房主子們過生也得奉上禮物,就連像這回邱家往魏家去送禮,為了能搭個順風車,一併進入魏家瞧瞧貴人長長見識,甄家很是費心費力的備了一份重禮。——以邱家的名義送給魏家。這般錢財和精力雙管齊下,得到的結果卻只是邱家模稜兩可的敷衍態度。人家倒沒當面說什麼,可擺出來的卻永遠都是那副高高在上的臉孔,一副你不來奉承還有旁人排隊等著伺候他們的模樣。已經耗費巨大,甄家如今也是騎虎難下。本來嘛,要是嬌嬌肯高看她一眼,甄家太太倒是可以抓住這次機會,甩掉邱家,直接投奔魏家。可惜啊可惜……當天,甄家太太回了位於府城的宅子後,很是坐立不安,越回想越覺得心慌。實在是憋不住了,她索性趁著吩咐人備馬車,趁著城門還未關,急吼吼的出了府城,直奔桑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