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9章 真慈父,李瑛!

兩天之後,楊國忠再次抵達了洛陽。

這一次,他沒有再去拜訪咸宜公主,以免節外生枝,而是直接來到洛陽宮求見武太后。

貞觀殿內正在舉行早朝,武氏母子居中高坐。

以李林甫、王琚為首的滿朝文武分列左右,一個個面色凝重,愁眉不展。

今天清晨剛剛從懷州送來的情報,李光弼已經攻克河內,李欽父子與鄧睿率部退守河陽,構建了黃河北岸的最後一道防線。

一旦李光弼再攻克河陽,黃河南岸就會盡歸李瑛所有,只要渡過黃河,長安軍就可以兵臨洛陽城下。

為了支援李欽,李林甫建議派遣任師利率兩萬人馬在黃河上搭建浮橋,保證李欽撤退的路線。

“任愛卿,支援李欽的重任就著落在你的身上了。”

武靈筠的目光落在年近六旬的任師利身上,態度和藹的更像是懇求。

連續折損了辛思廉、劉砥柱、常凱旋三人,李楷洛父子投降李瑛,蘇慶節、張蓋世跑路,洛陽朝廷能夠擔當重任的大將已經是鳳毛麟角。

而任師利曾經在安西擔任了三年的副都護,與吐蕃、突厥打過仗,差不多已經是洛陽朝廷最後的希望,武太后不得不放下身段討好他。

“太后放心,臣定當竭盡所能,保障李欽的退路!”

任師利拱手領命。

因為前幾年在安西吃了敗仗,丟了龜茲和于闐,惹得李隆基龍顏震怒,降旨讓蓋嘉運派人把任師利押送回京問罪。

幸虧武靈筠及黨羽力保,任師利才沒有被午門問斬,這讓他發自內心的感激武氏的救命之恩,所以才堅定不移的支援武氏母子。

更讓滿朝文武擔憂的是,進攻洛陽的不只是李光弼的兵馬,杜希望、夫蒙靈察率領三萬人已經穿過壺關朝懷州進發,最多三五日就會與李光弼合兵一處。

到時候,懷州境內的長安軍將會達到八萬左右,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李欽的防禦將會更加困難。

“形勢遠不止如此,可能比這更加糟糕!”

兵部尚書徐嶠愁眉苦臉的站出來介紹目前的局勢。

“僕固懷恩率領五萬叛軍於半月之前離開長安,自蒲板津渡過黃河,再由蒲州境內趕往風陵渡,企圖繞過潼關,偷襲洛陽。”

聽了徐嶠的話,貞觀殿上一陣喧譁,滿朝文武俱都露出驚慌之色。

“這可如何是好?”

“得趕快想個應對之策啊!”

“雍王去吐蕃一個多月了,到現在都沒有訊息,也不知道吐蕃贊普是否答應與我們結盟?”

“右相,得趕緊調兵去風陵渡堵截僕固懷恩啊,絕不能讓叛軍渡過黃河。”

武太后又把懇求的目光轉向李林甫。

李林甫舉著笏板站了出來:“回太后的話,臣已經與徐尚書做了部署,命辛雲京率領一萬人繼續固守潼關,命來曜父子扼守風陵渡阻擋叛軍過河。

同時,臣又命韓舉功率領一萬人離開洛陽,前往閒置的函谷關修繕加固,啟用這座廢棄的關隘作為洛陽西部的第二道屏障。

臣以為,叛軍短時間內很難渡河,咱們還有時間等待吐蕃的救援。”

“這就好、這就好啊!”

武靈筠如釋重負,“實在不行,派人趕往吐蕃聯絡楊洄,問問到底什麼情況了?都一個多月了,依舊毫無音訊,真是不像話!”

李林甫舉著笏板道:“吐蕃道路崎嶇,又處在高原之上,無論馬匹還是人都會喘氣劇烈,臣猜測雍王最快也要三十多天才能到達。再多等一段日子吧,或許再有半個月就會收到回覆。”

“好吧,那就再等幾天,但願楊洄與尺帶丹朱能夠順利結盟。”

武太后望眼欲穿的說道。

對她來說,吐蕃人幾乎成了心目中的救星。

李林甫剛剛退回班列,左相裴敦復站出來啟奏道:“就算吐蕃與我們大唐結盟,但道路崎嶇遙遠,吐蕃軍隊至少兩個月才能抵達隴右,就怕遠水解不了近渴。

臣建議派人再去一趟安祿山軍中求援,請求幽州軍前往懷州支援李欽,阻擊李光弼、杜希望率領的叛軍。

必須讓安祿山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讓使者告訴他和張守珪,如果洛陽一旦被攻破了,李瑛將會集中全力剿滅他,幽州也不會支撐太久。”

“裴卿言之有理。”

武靈筠對裴敦復的建議深表贊成,命令戶部尚書尹籍代表洛陽朝廷去一趟河南道境內尋找安祿山求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