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五月初八。
三萬大軍在朱雀門橫街列隊,準備離開長安前往洛陽。
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的主官紛紛鑽進自己的馬車,從皇城趕到興慶宮等候皇帝出來。
隊伍中最惹眼的就是皇后武靈筠的車駕,華麗的裝飾看起來格外引人矚目。
在馬車的周圍,跟著一百名宮女、一百名太監,這些侍從要跟在馬車左右,從長安徒步走到洛陽。
就在這時,興慶宮南側的通陽門緩緩敞開,天子的鑾駕徐徐駛出。
鑾駕寬敞華麗,裝飾的珠光寶氣,車身周圍鑲金嵌銀,前面有六匹通體雪白,體型優美的白馬拉著馬車。
馬車裡的孔明忐忑不安,他這輩子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大陣仗。
高力士坐在他的旁邊,袍子裡面穿了一層金絲甲,輕聲提醒:“我先出去傳令,你掀開車簾與百官打招呼。”
“好、好、好……”
孔明連連點頭,“朕一定按照高公公的交代喊話。”
高力士旋即鑽出馬車,詢問道:“各部官員是否到齊了?”
“回高將軍的話,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御史臺等各部主官全部到齊。”
禮部尚書王琚站出來回答道。
高力士轉身對著馬車道:“啟奏陛下,各部官員齊至,可以啟程了!”
孔明掀開簾子,遵照高力士的教導下令:“眾卿家按照禮部的規劃上路,各司其位,不得影響行軍秩序。”
從馬車裡鑽出來的各部官員齊聲領命:“謹遵聖人吩咐!”
孔明揮揮手,努力拿出天子的威嚴:“啟程!”
高力士立即扯著嗓子喊話:“全軍啟程!”
在悠揚的號角聲中,這支聲勢浩大的隊伍自春明門離開長安,順著驛道向洛陽進發。
按照禮部制定的規劃,由八千羽林軍在前面開路。
左右千牛衛居中簇擁聖駕,以及皇后的馬車,還有文武百官的馬車,再向後則是神策軍、龍武軍。
跟在聖駕周圍的除了一些喜歡騎馬的武將之外,還有林招隱與尹鳳祥這兩個大太監。
再加上陪伴聖人的高力士,李隆基身邊的四大宦官只剩下黎敬仁留在長安看家,誰都沒有想到,坐在馬車裡的竟然是個替身。
隨行的除了文武百官之外,還有一些公主駙馬之類的皇親國戚,都趁機跟著皇帝巡幸洛陽。
一路上不僅有人保護,而且朝廷還管吃管住,可謂是一次快樂的公費旅行。
武靈筠的馬車緊緊跟在鑾駕後面,護衛在周圍的正是武忠麾下的千牛衛。
看到武忠披盔掛甲的跟在鑾駕後面,武靈筠心中不由得暗自竊喜。
“哈哈……機會終於來了,但願楊洄安排的殺手不會讓本宮失望!”
隊伍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前進,一路上平安無事。
武靈筠依舊像之前一樣,與李隆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井水不犯河水。
孔明也不知道李隆基安排自己冒充皇帝的用意何在,但有高力士在旁邊監視,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坐在馬車裡。
慶幸的是,一路上可以欣賞優美的風景,還能偷窺漂亮的宮娥。
只不過高力士在旁邊盯得太緊,孔明也不敢過於放肆。
楊洄的官職是京兆少尹,所以沒有隨駕前往洛陽,這讓武靈筠心裡有些沒底,不知道這次的行刺能否成功?
畢竟謀反這種事情,她也是第一次做,沒有絲毫經驗。
“皇后娘娘不必緊張,怕什麼?”
在旁邊伺候的武睿看出了武靈筠的緊張,在幫她捶腿的時候,開口安撫。
“駙馬不是說了嗎,這次刺殺是秘密行動,就算失敗,也與娘娘無關,千萬不要被人看出你的異常。”
武靈筠點頭:“你說的是,不管刺客是否得手,都與本宮無關。”
話雖然這樣說,但武靈筠知道自己隨隊前進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李隆基死後,以皇后的身份發號施令,接管這支隊伍。
雖然楊洄沒有隨行,但隊伍裡有咸宜公主、二哥武忠,以及黨羽王琚、裴敦復、裴巨卿等人,武靈筠還是有把握在李隆基死後成為這支隊伍的主宰。
而楊洄與左羽林軍大將軍鄧文憲留在長安的目的就是等李隆基死後,迅速控制長安,然後扶持李琦以儲君的身份控制長安。
只要兩邊配合得當,就能順利的擁立李琦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