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三位審稿人意見,全都沒有意見?看來水平不錯。隨後開啟論文開始看,看完了第一部 分,他就有些明白了為什麼三位審稿人都沒有修改意見,實在是太嚴謹了…… 一步步的朝下推導,環環相扣,最後得出結論,不給審稿人留下一絲找茬的機會。等看完後,審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居然能寫出來這麼一篇毫無漏洞的論文,這篇論文從裡到外都散發著屬於數學的味道——嚴謹。讀下來真的讓人不由的就心生愉悅,他猶豫了下,把這篇論文放到了“待定”的位置,“如果接下來再沒有比這篇高質量的論文,就這篇吧……”……這篇《單位球》論文雖然在編輯部的郵箱底部待了許多時間,可是總體來說,還是十分順利的,沒有遇到最讓作者頭痛的大修事件。大修簡直是每個作者心裡的痛。這幾乎相當於推翻重寫了,要花費幾乎和寫作時相同的精力,而更可怕的是花了這麼多長時間,最後還可能通不過……大修就相當於吊在你眼前的胡蘿蔔,能不能吃的下去,還要看自己的本事。而洛葉的《散在單群》論文,險之又險的遭到了這個“大修”,之所以是說是險些,是因為這篇論文被要求修改的部分非常多,幾乎就要到了“大修”定義的最低標準,還有一個原因,審稿人大概是個話癆,他不但把要修改的地方給洛葉標註了過來,還非常熱心的寫了修改方法。只要按照這個修改方法來,這篇論文就能得到予以透過。大概是幫忙轉發修改意見的編輯也很無語,在發給洛葉的郵件時,小心翼翼的加了句,“是否採用,或者是有其餘意見,請再發郵件通知我們。”洛葉收到這封郵件的時候,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沉默當中。在認真看完了修改意見,又拿出了草稿紙開始演算,再然後,又啪啪啪的寫了一封郵件,連同收到的論文一同發了過去。這篇論文耗費的精力比《單位球》還要多,幾乎被審稿人推翻,這對洛葉來說簡直不能忍,這豈不是說明她前段時間的努力都成了一片空?於是她根據審稿人的意見,找到了對方的邏輯——既然對方想用自己的邏輯來擊潰她,那她也可以。——她不承認自己的邏輯出了這麼大的紕漏!在看過了對方的意見後,洛葉也是如此認為的,她和對方明明是兩個思維,這兩個思維不一定說非要有一個錯的,可是對方否定了她的,這就是說,對方覺得她的思維和邏輯是錯的。既然這樣,那就看看,誰能說服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