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頁

之處定下來,對天下學子而言,這樣一部書想來更有用處。”周敏在旁邊聽著,眼中不免閃過一抹異色。這不就是朱熹老先生做過的事嗎?在他之後,四書五經的經義內容,多半都是按照他定下的基調來,逐漸形成了主流的標準,也算是給科舉考試定下了“標準答案”。這可是能夠配享孔廟的大人物啊,他們竟然要做跟他一樣的事嗎?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什麼可激動的。因為他們只是提出一個方向,真正負責編書的人又不是他們。但也可以想象,那幾位老先生若是聽了這件事,想來絕對無法拒絕。“不錯。”唐一彥臉上露出幾分興奮之色,“這個主意好,至少我覺得我七叔肯定會答應!就算其他人還有顧慮,讓他老人家幫忙勸說,效果也比咱們開口要好得多。”“那就定下來吧。”邱玹微笑道,“我雖然才疏學淺,但若能有幾位給幾位名師打打下手,從中受益,便也此生無憾了。”“那我回頭就把計劃書拿去給七叔看。”唐一彥道。接下來商量的是如何迎接和安置幾位大儒。最後決定將溫泉山房靠近中間的三排院子騰出來安置他們。一排五套房子,安置三人和他們帶來的學生弟子想必足夠。而中間那棟樓就正好用做編書。所以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將這片地方收拾出來,準備迎接主人入住。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十月,受邀的三位先生也陸續到來。先到的是秦先生,他出身關中農家,年幼時為地主家抄書,遍讀經典,十七歲時已經背了一肚子的書。後來機緣巧合得到了一位官員的賞識,對方給他寫了薦書,出資讓他去書院跟著名師學習儒家經典,年紀輕輕就名揚天下,寫出來的文章人人稱讚。不過他本人無心仕途,考完了舉人便揹著包出門遊學,踏遍萬里河山之後,文章越發老辣精到,發人深省。他本來在關中的一座山上結廬而居,收了幾個弟子教導,一邊精研經典、著書立說,收到唐七叔的信之後,便乾脆的帶上弟子和全部家當過來了。也是最有可能留在這裡的一位。然後是李先生,他年紀有些大,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曾經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所謂的宰相。後來罷官回鄉,便在家裡教導兒孫為樂,還開了幾畝菜地,親手耕種,體驗田園之樂,然後瘋狂的寫了幾百首《田園雜詩》,一時傳為趣聞。這一次估計是靜極思動,所以就過來了,身邊只帶著兩個學業最優秀的孫子。最後一位鄭先生,早年曾是一位風流才子,流連畫舫書寓,詩詞傳唱天下。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他回鄉守孝,一守就是六年。六年之後再出現在人前時,已經不再寫花團錦簇語句曼妙的詩詞,反倒將一本《尚書》讀得精熟,一年之內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點入翰林,曾為今上講學,可惜身上名士之風太重,始終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