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頁

果然齊王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只是道,“江南風物,本王亦有所耳聞。平安就直說吧!”平安道,“王爺應該知道,江南富庶。這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江南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乃是魚米之鄉。但是在我看來,更多的卻是因為江南的人懂得經營。江南地區人口稠密,許多人家土地根本不夠養活一家人。所以多有闔家種桑養蠶,補貼家用了。我們大楚有八九成的絲綢是出自江南。而絲綢價貴,賣掉一匹綢緞的錢,用來買米恐怕就足夠一家人一月所用。”“平安的意思是,我們也效仿江南?可是東南的地勢多山地丘陵,水量也沒有那麼多,恐怕並不合適。” 本王心裡有數的平安含笑點頭,“王爺又著相了。我方才說什麼來著?老天爺原本也把好東西給了東南的。雖說是效仿江南,卻只是學他們的做法,而不是學種桑養蠶。”沒錯,這就是平安想出來的辦法。還有什麼能夠比種植經濟作物更能夠達到的“短期有利,長期卻有隱患”這個目的?只要經歷過後世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什麼東西,如果種得太多了賣不出去,價錢就會下降。而且如果種植經濟作物的地方多了,種植糧食的地自然就會減少。到時候很有可能會造“成東西賣不出去,糧食買不回來”的窘況。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經濟作物的價格再高昂,換不回吃的也是枉然。但是沒有經歷過的人,單是聽平安的說法,肯定會十分贊同。更別提平安還用了江南來作為對比。既然江南能夠做到,沒道理這裡不行對吧?但是別忘了,江南素有糧倉之稱,糧食產量一直都比別處更高。況且種桑養蠶,實際上並不需要佔用田地。只要在田埂路邊或是山地上種上幾株桑樹,也就足夠一家人養蠶所用了。當然,也有大戶人家專門開闢桑樹園,打量種植桑樹。不過所佔用的地方其實還是少數。但是如果不知道這些具體的情況,貿然將這種模式挪到東南來用,就很有可能會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試想一下,齊王一旦接受了這種經營模式,並且試驗成功的話,肯定會刺激他的慾望膨脹,將整個東南都變成這樣。到時候,一旦出事,東南的百姓日子過不下去,自然就會去找始作俑者齊王。而朝廷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稍微控制一下出售到東南的糧食量,齊王在東南經營多年的穩固地位,便會迅速崩盤。這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惡毒的計劃。所以平安也是反覆斟酌之後,才敢確定。反正還有一個大楚在後面做後盾,總不會將東南百姓全都坑死,屆時朝廷出手幫忙,說不定還能不費吹灰之力便收攏這部分人心呢。當然,畢竟自己跟齊王並不站在一條船上,能不能夠讓齊王完全相信他,就要看平安的能耐了。他之所以之前不著急提出來,也是因為這一點。畢竟如果他主動提供方法,或者是得到得太容易了,齊王勢必就會懷疑他,從而在心裡想著給自己留後路。但如果這個辦法是他想方設法才弄到的,對齊王來說,可信度就高得太多了。除此之外,如果平安拿出外來的作物交給齊王,對方也肯定會心存疑慮。但如果是東南原本就有的東西,一來百姓們熟悉,也懂得種植,推廣難度低。二來會給齊王一種“這是為東南量身定製的辦法”的感覺。果然齊王聽到平安的話,立刻道,“孤還未想到,平安就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吧。”但平安鋪墊了那麼多,就是為了讓齊王自己想到,所以當然不會說。他端起桌上的茶抿了一口,含笑道,“王爺何須問我?只需想想東南這裡出產的東西,哪一種賣得最貴便是了。”齊王的視線隨著平安的動作而轉移,聽見這句話之後,腦子裡忽然靈光一閃,盯著平安握住茶杯的手,失聲道,“是茶!”說起茶,這是本朝開國之後才出現的東西。這並不是說之前沒有茶,只不過那時候的茶除了茶葉之外,還會放上糖、鹽各種乾果甚至會放油。這種“茶”據說最初的時候之所以出現,是用以果腹。畢竟這小小一個杯子裡的東西,卻能滿足人體所需的絕大部分東西,在不方便吃東西的時候,喝上一杯十分方便。正因一開始是食物的一種,所以“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會被列為開門七件事。只是後來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茶”便成為了一種生活的點綴和待客之物。文人講究風雅,喝著一杯什麼味道都有的“茶”待客,畢竟不太像話。所以後來那些佐料慢慢減少,到本朝時,已經只取茶葉的甘苦兩味,自然天成,最為符合文人的審美。所以這種清茶已經出現,便立刻風靡整個大楚,到如今讀書人之間交接往來,若是沒有茶待客,便算是大大的失禮了。既然是這麼重要的一種東西,自然會出現種種品評之法。從大楚立國至今,茶文化迅速發展,品評之法也漸趨完善。其中對於茶葉生長的環境——山高,水質,光照,雨量種種,均有要求。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