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圍繞著師大附中高一四班的六個高中生展開,講述了普通人應有的高中生活,有親情,有友情,鄰里情……相比於傳統的青春劇,愛情的成分卻佔得不多,更多的,是表達了編劇對生活,對青春的深刻體會。簡樸卻很真實,殘酷卻又充滿真情。劇中對溫暖親情、對純真友情、對殘酷現實的描繪,就好像我們真實的人生一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會因為情節的波瀾轉折而淚奔……這就是《再青春》最打動人心的地方。等方琳說完,就到了謝以風和周玉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的感情線,這一部分是從女主角楊丁丁考上師大附中開始推進的。她上學的 劇本研讀(下)謝以風坐下,朝周玉和微微一笑,眼神中帶著鼓勵。這一笑過於炫目,尤其還在對方完美髮揮之後,正是魅力值最大的時候,周玉和不自然地回過頭盯著自己手裡的劇本,不知道的人都以為他這是緊張。周玉和站了起來,環視了一下四周。周圍很安靜,窗外有些許鳥鳴的聲音,風吹動樹梢簌簌作響的聲音,在初春的下午,令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感到寧靜。他看了一圈,視線最後放在了自己的劇本上。清朗而溫和的聲音響起:“沈彥是楊丁丁的青梅竹馬,出現在劇本中的第三頁,也就是第一集 劇情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出場的第一幕就是他坐在楊丁丁座位上畫畫,但這之後卻鮮少出現關於畫畫的劇情。沈彥天資聰穎,尤其在繪畫上展現了超過常人的天賦,他十三歲就在本市開了第一個畫展,但在師大附中,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有過這樣的天賦,在大家的心裡,沈彥是一個聰明,陽光,畫畫比平常人強一點的超級學霸。 “他好像無所不會,好像無所不能,但藏在陽光外表下的是他對殘酷現實的忍耐和揹負。沈彥幼時家境優渥,但是上初中以後家道中落,奶奶和爸爸先後患上重病,他為了考上師大附中,為了緩解母親的生活壓力,放棄了一直以來的夢想,放棄了單純無憂的性格,過早地領略了現實的殘酷無奈。他一直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同學們以為他是完美,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生活‘太不完美’。“在同齡人想著怎麼才能少寫一點作業,怎麼才能多打一會兒遊戲的時候,他想的卻是‘我要怎麼考出更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大學’。”周玉和平靜地說著,表情如同他的語氣一樣雲淡風輕,那種大起大落,經歷過大風大雨的淡然反而更令人心疼。蔡導不住地點頭,周玉和這段關於沈彥身世的剖析說得很準確,看來這短短几天是真的下了很多功夫……“沈彥個性坦蕩,這一點表現在他不管發生什麼都不逃避,而是積極解決問題上,對待感情也是。他對青梅竹馬的楊丁丁十年如一日的喜歡,聰明的他在發覺楊丁丁對自己只有兄妹之情之後,也沒有步步緊逼,而是善解人意地把自己的心意藏在心底。“為了得到這份愛情,他除了更加懇切,除了一次又一次在楊丁丁需要的時候守護在她身邊,別無他法。比起許暢的愛而不敢,我卻認為沈彥更加悲哀。“比同齡人,更聰明早熟的他,早就知道喜歡的人並不喜歡自己,他已經做好了親手把楊丁丁交給另一個男人的準備,卻還是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對於許暢來說,楊丁丁只是18歲時愛過的一個女孩,但對沈彥來說,楊丁丁是陽光,是空氣,是離開就無法生存的存在,他愛她,不計回報,也不問結果。“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很努力,比起‘聰明成熟’這樣的評語,其實我覺得他很傻……”一直點頭的蔡導聽到這裡,不由皺了皺眉頭。在書中以完美男神形象出現的沈彥,周玉和卻覺得他傻?接著,令蔡導眉頭更皺的話出現了。“沈彥這個角色身上有兩個矛盾面,一方面他在學校裡表現得驕傲、聰明、完美,另一方面他在走出學校後卻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殘酷與磨礪,不得不看人臉色,被人指摘,照顧沒有自理能力的奶奶和爸爸。他的兩面性在劇本後期漸漸展露出來,身邊人,包括觀眾,這才陸續知道了這個大男孩承擔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成熟……除了楊丁丁。“他在楊丁丁面前從來不透露一句……”蔡導的手指敲打著劇本。《再青春》的主視角是女主楊丁丁,整部劇都是以她為切入點,使整個故事陸續鋪陳,繼而展現人物群像的。在謝以風的版本中,沈彥會把所有的心裡話都告訴楊丁丁,他在她面前從不掩飾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向觀眾展現沈彥這個人物的複雜性。如果按照周玉和所說,楊丁丁一直不知道的話,透過楊丁丁這個“視窗”的觀眾們又如何得知沈彥揹負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