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讀者的話
一;開頭的話
本書從一個新的角度為讀者展現一幅融膠東民俗、民風、抗日、鋤奸為一體的畫面。
黃花以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悲憤不已、時而激情滿懷的寫作風格,為你講述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半島山村農民和沿海漁民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進行的抗日活動故事。黃花常聽老人們講起故鄉的抗日故事,深深為故鄉的先輩們那些抗日英雄事蹟所感動,因此下決心寫這本抗日烽火映山紅。
當年的老人們大多已經去世或者不在本地了,寫這本書加進了很多情節拓展構思和民風民俗,黃花多次回沒住過的祖居故鄉採風,費了很多時間,也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耐心看這類題材的文章。文筆其實有限,不過,盡心了。
抗日烈士英靈千古。謹以此拙筆祭奠千千萬萬位抗日英雄。安息吧,先烈們。
請記住那充滿了恥辱的歲月,請記住哪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請記住活著的和長眠在開滿映山紅的翠嶺上那些抗日英雄。
二;回覆讀者書評:
我覺得現在網路上不乏描寫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的作品。其中很有一些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很多好的軍事文學寫的都是大場面大手筆,都很大氣。但一味的描寫血腥、戰爭場面的作品也是有的。
我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就把它定為:為讀者展現一幅融膠東民俗、民風、抗日、鋤奸為一體的畫面,並且以刻畫女性人物為主。
在後面的章節裡,我將繼續用女性細膩的特點來為大家獻上獨特視覺中的抗日故事情節。當然,也會有一些戰鬥場面,但是,不作為重點,我刻畫的是一些山村農民由單純的報仇逐漸升華為解放全中國的理念過程,因為我覺得當年的抗日先輩很多是農民出身,這些人是樸實、勇敢可愛的,他們是戰鬥在抗日第一線的抗日功臣。
以新奇細膩、場景小(山村、漁村)、貫穿膠東民俗,土氣且耐細品來頌揚先輩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是我構思此書的初衷。初次寫長篇小說,很需要大家的指點,黃花多謝各位讀者的點選閱讀,誠摯的希望大家在看了這些章節後給予點評提出建議。
序一 回故鄉
九十年代末一個秋天的早晨,膠東半島東部,一輛黑色上海大眾轎車疾駛在大山懷抱的瀝青公路上。
好奇地趴在車窗上看著車外一閃而過的村落和田野的娃子回過頭來,她向臉色凝重地雙手捧著用黨旗包裹著的骨灰盒的父親看了一眼,坐在父親旁邊的母親說:“娃子,又要問快到了沒有是嗎?”“是啊媽媽,我們離老家還有多久的路呀?”“娃子,快了,只有十幾分鐘的路了。
故鄉的村支書和村主任每年來家裡送幾筐家鄉的蘋果和地瓜、花生。他們每次來都要和娃子的父親提起故去多年的祖父祖母骨灰回故鄉下葬的話題。祖父和祖母的骨灰一直存放在郊區英靈山紀念堂,每年清明節娃子都隨父母去祭奠看望。按照家鄉人的說法,故去的人應當入土為安,老家的人們對娃子祖父和祖母的骨灰一直沒有回鄉入土很不以為然。
娃子的父親也很想讓老人骨灰早回故鄉,只是這樣一來,離的路遠了,平時祭奠不方便。今年父親在家鄉來人的催促下終於下了決心,按故鄉的習俗送祖父祖母的骨灰回老家下葬。
要回早就在心裡想象了很多次的故鄉,這一路上娃子一直嫌車速慢,其實娃子小時候在她心裡呀,常掛在父親嘴邊的這個膠東半島東部的小山村只是祖父的故鄉。長大了,已經參加工作多年的她所以期盼著回故鄉,是因為平時老家來人一說起當年村裡人打鬼子和二鬼子的事來就眉飛色舞,話語間透著得意,透著自豪。
他們常提起當年日本鬼子在附近村裡製造的那幾場滅絕人寰的慘案,就是那幾場死了好幾十口子鄉親的慘案,令老家十里八鄉老實巴交的莊稼人悲憤難忍,他們先是自發的相約報仇雪恨,後來在地下黨的組織下奮起反抗,由此,人們憑藉著靠山、靠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引敵人入山洞、進深山,下海、上船,打擊了侵略者,消滅了二鬼子,鏟鋤了漢奸。就這樣,在娃子的故鄉發生了一樁樁動人的抗日故事。
家鄉人零星的講述使娃子對從來沒有回過的小山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是怎樣一個不屈的村落?那些令家鄉人自豪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的抗日故事是真是假?娃子的祖父、一個山村的農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成為中共地下黨員??掛在家鄉人嘴邊的、當年全村最俊的玉風姑娘、現在還健在的玉風婆婆,她是怎樣和俊子婆婆一起帶領村裡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