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衛國公府請的媒人來盛府提親了。”元寧霍地抬起頭,轉過身直直望著陸行舟:“是為謝檀提親的嗎?”“是。”元寧仍是不放心,追問道:“是向我大姐提親的嗎?”“是。”聽到這二個“是”,元寧心中的那塊巨石總算是落了地。謝檀與元慈這一對有情人,總算是終成眷屬。“元禎腰上的傷已經大好,手還不能動,但下地走路無礙了。”“佛祖保佑。”那一夜在大雄寶殿,元寧跪在佛祖前許的願望,便是家人平安,長命百歲。如今看來,這個願望是定然會實現的。爹爹封為太子少師,大哥做了書院的庶務長,哥哥傷勢逐漸恢復,姐姐嫁給衛國公府的世子……儘管這一世她的遭遇比前一世更差,但只要家人過得比前一世好,那就說明這一世重活得值了。今日這一封信,是元寧出事以來得到的最好訊息。陸行舟知道她開心,又閒聊起了一些別的事。“太子大婚的日子已經定了,晉王也在同一天迎娶謝蘊宜。”元寧繼續聽著陸行舟說著京城裡的八卦訊息,重新趴在窗臺上懶洋洋的聽著。謝檀比謝蘊宜還大一些,衛國公府此時會派媒人上門提親,與謝蘊宜的婚期將至應當有關。像他們這樣的大家族,格外注重子女議親的次序,長幼有序,嫡庶有別。謝蘊宜的婚事是聖旨定的,謝檀無法趕在之前成婚,但至少也得先定親,否則便壞了族中規矩。“這一次,榮國公府為太子妃準備了一百二十抬嫁妝,但衛國公府為晉王妃準備了一百五十抬嫁妝。”“哈哈,”元寧果然樂了,“這可如何是好。不過,應當也不是蘊宜姐姐在與林清較勁,榮國公府姐妹眾多,衛國公府卻只有蘊宜一個嫡女,嫁妝多一些也是應當的。”經過了這次在御花園裡的事,元寧對榮國公府的態度也與從前不同,聽到這些純是當做一件趣事。陸行舟微微頷首:“這一次婚期定的突然,榮國公府接連出事,自是措手不及,能準備一百二十抬已是不錯了。”“也是,蘊宜姐姐當初是定了要嫁給太子的,這一百五十抬嫁妝定然早就備好了。只是不知道晉王府放不放得下了。”“的確。”陸行舟與晉王並不熟,只跟著太子去過次,有些印象。晉王在軍營裡呆的時間多,一向崇尚節儉,府中佈置陳設都較為簡單。因著晉王並無過多的聖眷,當初的府邸也並不大。此刻在晉王府中,亦是忙成一團。晉王在皇后跟前許下諾言,要以一己之力承擔婚禮的費用。雖然禮部按親王舊例撥了銀子,但要辦出配得起一百五十抬嫁妝的婚禮,這些銀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晉王倒也灑脫,缺的口子都自行補上,花多少給多少。銀子是一方面的問題,人手又是另一方面的問題。禮部和鴻臚寺對於操辦婚禮有章法,但時逢太子大婚,兩部的官員們都在為東宮的事務忙碌,這既是為著前程,亦是為著禮法,正所謂君臣有別。晉王府這邊沒什麼說法。晉王府中人丁單薄,晉王的母妃戴貴妃早逝,舅家不是什麼顯赫家族,幫不上忙。晉王再能幹,那也是行軍打仗方面。如今要將晉王府從裡到外翻修一遍,他亦是分身乏術,手底下只有一個老管家能聽用,有的時候,連一個花盆的擺放位置,下人都要來請示晉王。所幸皇后一直關注著晉王府的婚禮籌備狀況,隔三差五地就派繪春來晉王府幫著主持大局。繪春是見慣了大場面,跟著皇后操持過宮中大大小小上百次宴會,做這些事都是她的強項。只可惜她是宮中的尚宮,不能時時在外,便又從衛國公府討來了衛國公夫人身邊的得力嬤嬤,專門負責整飭裝潢晉王妃的正院,才算幫了大忙。謝蘊宜自己也不得閒。與太子的婚事告吹也不過一兩個月時間,她更是從未想過自己要嫁晉王。只是聖旨一下,想不想的,也無濟於事。她是早備好了各種繡件,但都是按著太子妃的規制備的,現下她成了晉王妃,一切都要推倒重來。衛國公夫人找了十幾個繡娘陪著她,專闢了一處閣樓,從早上一直要繡到晚上。這麼一天天的忙碌著,眼瞅著大婚之期就要到了。 刺探就在榮、衛兩公府為嫁女兒忙碌的時候, 一輛高大的馬車停在了盛府的門前。門房認出是宮裡的馬車, 立馬恭敬上前。等裡面的人挑簾而出,才看清是進宮許久的二姑娘盛元柔,正欲向她問安, 盛元柔卻斂眉道:“去通報嬸嬸, 坤寧宮的繪春姑姑來了。”“宮裡有旨意?”門房一愣。“那倒不是,繪春姑姑只是過來見見嬸嬸, 不必聲張,我直接領姑姑去正院,你先報個信進去便是。”得了盛元柔的吩咐,門房便飛也似地跑了進去。宮裡的人, 哪怕是個小太監小宮女都不敢怠慢, 何況來者是皇后身邊的尚宮。盛元柔自己先下了馬車,又轉過身將繪春扶下來,領著她進了盛府。元禎和元寧接連出事, 龍氏的精神一直不大好。尤其上一次元康帶信回來說元寧容貌有損不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