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頁

委曲求全多年的皇后已經有些扭曲了,曾經賢良淑德的她也學會了爾虞我詐,雙手也沾上了鮮血。“咳咳咳……”章景帝用手帕捂嘴,猛烈咳嗽了起來,只見明黃色的手帕滿是血漬。————公主府甚大,又有很多客房,錦榮就讓寧希濂他們今晚在公主府歇了。“多謝公主。”寧希濂帶了幾分苦笑,現在就是錦榮趕他們走,他們也不敢走啊,外頭在調動軍隊,定是發生了宮變,這會出去,一不小心把命丟了豈不冤枉。連著三日,寧希濂和沈世襄在公主府待著,又是陪錦榮下棋,又是看書。公主府的藏書也頗多,而且多是來自太學國子監等地方的,寧希濂他們都只聽聞但未曾見過。沒有母后或太子兄長派人召她進宮,錦榮也就安分地在公主府待著,順便保住這兩個好友的小命。偶有一些宮裡和朝堂上的訊息由公主府詹事帶進來。楊丞相與紅羅教勾結,還意圖聯合淑貴妃逼宮謀反,被當場斬殺,淑貴妃畏罪自盡,楊家滿門斬首,株連九族,家財沒入國庫。和謀反勾結紅羅教有牽連的人等,皆難逃罪責。一時間,京城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這場由宮廷開始的清洗也蔓延至朝堂。嘉煜太子也成功建立了他的威信,掌握國家大權,加上章景帝病重,嘉煜太子無名卻有實。因楊賊一案牽連甚廣,許多官員為自保除了站隊之外,還送禮,給皇后孃家,太子妃孃家,還有一個不能忘記的是,深受帝后寵愛,當今太子唯一同胞手足的榮寧公主。雖公主府詹事應公主要求,閉門不見客,但送來的禮亦是絡繹不絕。那些官員也是藉此向皇后和太子表忠心,起碼讓他們知道後覺得滿意。看著一箱箱,幾個庫房也裝不下的珍寶奇玩,沈世襄見了也不禁咋舌,感嘆道,京城果真是這天底下最富庶,財富聚集之處。在公主府短短几日,他們也見多了朝堂官員的百面,能屈能伸,巧言令色。本就不多的仕途之心就更淡了。沈世襄搖了搖扇子道,“還不如和希濂一起查案來得有趣。”寧希濂也跟著點了點頭,“朝中也有幾個專職刑獄案件的司衙,要是能進去倒不錯。”想想又是一嘆,今年春闈怕是有變,許多舉子也因為曾受楊家恩惠或攀附楊家,而被司獄給抓了,甚至還有無辜牽連的。若非他們在公主府,少不得也要遭罪一番。沒想到來京城這些日子,承了錦榮不少情。錦榮倒是淡然,“省得我還要去司獄把你們兩個撈出來了。”京城的官場震動,影響至天下各地,沈世襄的父親沈通判還傳信來,擔憂他在京中狀況,雖未提及自身,但沈世襄也感覺到了父親的不安。錦榮便讓他用了公主府的信鴿回信,沈通判這個官場的老油條,也應該放心了。對於公主和兩位舊友親近,公主府裡無人敢說什麼男女大妨,何況這些禮教向來不是約束皇家公主的東西。哪怕是皇后知道了,也只會說一句,錦榮高興就好,她知道錦榮在民間生活多年,隨性慣了,疼寵還來不及,也更不捨得拘束她。皇后和太子的強勢登位,掌控權柄,不僅外頭的風向在變,府內的風向也在變,倒的也更徹底,只有討好了公主,才有他們的好。誰敢多言,惹公主不高興。在清理了楊家叛逆後,嘉煜太子才開始了對朝臣的懷柔,大量空出的官職由跟隨他的人頂上,或是讓在除楊家中及時站隊效忠的人晉升。其中得益最多的,莫過於太子東宮。皇后孃家本就勢弱,再者當初皇后和太子在宮中情勢危急,孃家也沒出什麼力,皇后也讓他們繼續榮養,壓根沒和太子提要拔擢舅家的事。太子生母皇后的孃家都是這般,太子妃的孃家自然沒得什麼好,皇后和太子又忌憚於外戚,太子妃孃家也只能慶幸太子妃地位穩固了。正當形勢大好時,一個噩耗傳到了公主府。皇后身邊的內侍來傳,“陛下駕崩了。”“給我換素淨的衣服入宮。”錦榮輕嘆了一聲,吩咐侍女道。並不意外的訊息,要說有多難過,那是不可能的,相處不多,也就是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人離開了的感覺,就此而已。到宮裡時,錦榮感覺得到宮中似乎少了很多人,再因為帝崩,顯得蕭瑟寂寥。皇后,也就是她的母后,神情也憔悴了許多,錦榮上前扶住她,她拍了拍錦榮的手背,“別害怕,一切有母后在。”“我沒事,母后節哀。”錦榮搖了搖頭道,這靈前悲傷最輕的人是她。節哀?皇后心中嘆了一聲,她的夫君死了,但她不哀,因為,她早就知道,從他當上皇帝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她的良人了。從今往後,笑看這片江山的人,是她和她的兒女。作為旁觀者,錦榮也是最看得清這個事實的人,所以她是安慰了母后一句,就不再多說。“太后娘娘。”宮裡的人最會見風使舵,哪怕太子尚未登基,已經有宮人稱太后娘娘了。“何事?”皇后冷冷道,有著從未在錦榮面前顯露過的威勢,宮人垂首道,“是、是華鳳公主不肯進食,說要來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