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不小了,因為先前在省城買了房子,正好搭上房價飛漲的順風車,也因此賣掉省城的小兩居後,很順利的在家鄉市區裡買了一套帶學區的大房子,也就是趙睿的婚房。然而,除了這些外,他們家的收入其實並不算太高。趙睿和妻子都是公務員,倆人年薪加一起也就十五萬的樣子;當時苗靜已經退休了,養老金約莫每月三千餘元,跟袁藝她媽趙秋萍差不了多少;趙國昌算是家中的頂樑柱,因為是領導級別,一人的年薪就高達十五萬,當然這裡頭肯定是有一些灰色收入的。按理說,這樣的薪金水平還算是可以的,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可不要忘了,趙家是三胞胎,還都是男孩兒。就趙國昌那傳統觀念,仨孫子是必須要給他們每人準備一套房子的,即便當時已經很恐怖的房價,也阻擋不了他那顆一切為了兒孫的心。於是,趙家就陷入了節儉、節儉、再節儉的可怕迴圈之中。因為當時袁藝已經不跟她大舅家來往了,所以後面的一切都是聽趙秋萍說的。據說,趙家特別節儉,就家裡的必需品還分成了兩檔。一檔是三胞胎,用的全是進口高檔品,不光是入口的奶粉、輔食,就連奶瓶、尿布、玩具等等,全都是高階貨,仨孩子每月的消費超過一萬二。而趙睿夫妻倆的年收入合計十五萬,因為計的是十三薪,平均下來也就是每個月一萬二三。另一檔是趙睿夫妻以及趙國昌夫妻,四個大人每個月消費則是三千出頭,相當於苗靜每月的養老金。至於趙國昌的收入,則全部被存下來,當做孩子們未來的教育基金,以及購房款。袁藝:………………她實在是搞不懂她大舅一家子的想法,當錢不夠花時,難道不應該想法子多賺錢嗎?開源節流,開源的重要性肯定是高過於節流的。至於賺錢的法子,袁藝摸著她僅剩不多的良心說,賺錢難道不比讀書簡單個千萬倍?哪怕下班以後,花上兩小時去夜市支個攤兒,賺個一兩百塊總成吧?一個月下來,不得有四五千了?或者利用業餘時間開個滴滴,既不耽擱事兒,也不需要什麼本錢,更不用舍了臉去拉客。再不然,送桶裝的飲用水、當外賣或者快遞小哥,全都是不用帶腦子的活兒。當然,要是準備用腦子的話,想賺錢就更容易了。就像袁藝給方靜支的招,p圖會不會?不會你倒是學啊,市面上多的是p圖工具,學一下不比做物理化學題容易?要再往高深一點學,還可以學一下如何排版、做封面,很多公眾號都需要兼職人員幫著排版,等小說網站大量興起以後,各類書封面更是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