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幸的是,她弟弟死了。多好笑的事兒啊!她弟弟死了,卻反而給了她一條生路。李氏往上有個大哥,只可惜成親後不久就沒了,只留了個一個閨女,之後他媳婦兒也很快改嫁了。往下,她還有個弟弟,倒是留下了好幾個孩子,不過前些年日子困頓,家裡的姑娘都給賣了換糧食,只留下一大一小倆小子。然後就是那一年的洪災了。洪災之後,李家老倆口反而很幸運的活了下來,兒孫們卻遭了大難。兒子兒媳都死在了洪災裡,兩個孫子熬過了洪災卻沒能熬過那年的寒冬。哪怕後來,衙門發了錢給了糧食,沒了兒孫們便是有錢有糧又有啥奔頭呢?就在老倆口心灰意冷之際,李氏帶著小兒子找上門來,她要求老倆口把田產地契都給她,好處是她的兒子可以跟李家的姓。經過了那次可怕的洪災,大青山一帶的村子十不存一,李家所在的杏花村也是死傷慘重。宗族那頭自顧不暇,哪裡有空管旁支的事兒,再說李家也就只剩下幾畝薄田,沒啥好惦記的。李家老倆口還不放心,特地央人去問了李氏再嫁那戶人家的兒子們,對方明確的表示李氏肚子裡的孩子究竟是誰的還不肯定,愛咋咋樣。這回,李家人放心了,李氏也總算能有片瓦遮身,甚至她還算是熬出了頭,因為如今輪到她爹孃反過來求著她供著她,生怕她再改嫁把李家唯一的血脈帶走。日子總得過下去。再難再苦,想想當年死在洪災裡的那些人,活著總歸還有希望,不是嗎?…………周家阿爹在家鄉待了足足一個月,先是送三囡出嫁,之後又去縣城喝大囡的喜酒。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倒不是因著所嫁之人的家境不同,而是三囡太能耐了。離洪災已經過去三年多了,儘管當初三囡在周家阿奶的威脅下,將除了大花之外的所有牲畜都賣了,可她手裡卻是捏了不少錢的。等洪水退去,周遭恢復了正常,三囡就徹底放飛了自我,大幹特幹起來。手上有錢,她本人又有經驗,加上唯一能壓制她的周家阿奶去了京城,哪個還能攔得住她?不到一年時間,她的鵝囡囡大軍就重新擴充完畢。又一年,不單鵝的數量翻了倍,她還養了五十多頭羊、三頭牛,還又另外買了百畝良田。依著律例,為了避免富戶兼併土地,每家每戶購買良田的數量是受限制的。不過,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應付這事兒,二房所幸也分了家,祖宅留給周家大伯倆口子並大河一家子,二河、三河都紛紛搬了出去。三囡見狀,也非要鬧著分家,因為她也想大量購置便宜的田產。如果僅僅三囡一人起鬨肯定沒用,她再能耐也沒法子獨立成戶,偏生她有個能耐的未婚夫一家。那時,她已經跟張里長家的二小子訂了親,所以張里長很痛快的幫她立了女戶。獨立成戶就能大量購入良田,她直接瞄準了上限,將手頭上所有的錢都砸了進去,還幫著周大囡買了幾十畝。當然,周大囡用的是阿奶離開前塞給她的傍身銀子。直到這回周家阿爹過來送嫁,才知曉他二哥一家子幹了那麼大的事兒。不過仔細想想也沒啥,橫豎這家早晚得分,真要是心齊,分家了依然能合作,譬如大房的大山子二山子兄弟倆,要是心不齊,就算沒分家也一樣勁兒使不到一塊兒去。可不是沒差嗎?只是因著三囡本身太能耐了,她不單立了女戶,還又買了地蓋了房子,連牲口棚子都蓋得比別人家的屋子好,清一色的青磚瓦房。甚至連她養的鵝囡囡大軍都看著比別人家的氣派又聰明,當然,領頭的還是大花,鵝是牲口界裡的長壽公,不殺掉也不出意外的話,活個二十年都不成問題,甚至還有活上五十年的傳奇鵝。可以想見,大花橫行楊樹村的時間還長著呢。而張里長家也實誠,他們既不貪圖兒媳婦兒的嫁妝,也沒叫次子次媳伺候他們。只一成親立馬分家,讓自家二小子跟三囡好生過日子去,橫豎他們有長子奉養。相較於三囡氣勢磅礴的送嫁大軍,大囡這邊顯得正常多了。可不是正常嗎?任誰家也不可能出動密密麻麻數千只大白鵝送嫁的,虧得三囡家的鵝囡囡大軍素日裡訓練有素,不然幾千只鵝啊,一隻鵝的戰鬥力抵得上兩個半成年壯勞力,幾千只是什麼情況?都能直接攻佔縣城了!幸好,大囡很正常,嫁的人家也很正常。大囡的親事是秀娘幫著尋摸的,不過也多虧了這兩年裡她忙前忙後幫著哥嫂幹活帶孩子,偶爾食肆那頭忙不過來時,還會去搭把手。這年頭,多半人家尋媳婦兒還是追求勤快能幹的,大囡雖是寡婦之身,可因著那年洪災死了太多的人,鰥夫、寡婦一抓一大把,她模樣出眾,手腳勤快,加上又沒生養沒牽掛的,沒多久就有人暗地裡打聽了起來。最終,還是秀娘給她定了如今這門親事。對方是縣城本地人,比周大囡還小了兩歲,原先說過兩門親,一個剛過門不久就病死了,另一個還沒過門呢,就死在了那年的洪水裡。雖說這事兒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