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錢還便宜。有這麼個賣布的閨女,趙紅英壓根就不用擔心沒衣裳穿。可因為節儉慣了,她平常還是不太捨得花錢,能省則省嘛。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她有喜寶了。趙紅英一面從懷裡掏出手帕,一面不忘叮囑女兒:“你幫我攢點兒棉花票,越多越好。”“成,是要給強子做新棉襖吧?”提起孃家大侄兒,宋菊花還怪想他的。她兩年前才結婚的,之前在孃家時,常幫大嫂二嫂帶孩子,跟強子感情最好,畢竟相處時間長,再說強子還是老宋家的長孫。可惜,雖然一貫自詡是趙紅英貼心小棉襖,這回宋菊花卻完全沒猜到點子上。開啟手帕拿了錢,趙紅英一臉不以為然的說:“強子穿啥新棉襖,舊年的又不是不能穿了,縫縫補補的,我看還能穿個三兩年的。”宋菊花去接錢的手頓住了。就聽趙紅英又說:“你有空回隊上瞅瞅,你侄女喜寶長得可好了,你見了一定喜歡。對了,棉花那事兒你放在心上啊,記得多攢些,我想過了,喜寶還差一塊褥子、一條厚被、一條薄被,還得給她做兩身新棉衣,好換著穿。對了,棉鞋也不能缺,再做一頂小棉帽,上頭給她綴兩朵花兒,喜寶戴上一定好看!”“好了,事兒你記著點,我走了。”趙紅英拿上東西揣好票證,她還惦記著買肉買糖,說完就走了。一旁當壁畫的趙建設趕緊跟上。他們倒是來去匆匆,卻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宋菊花。宋菊花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個月沒見面嗎?咋親媽徒然間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說變就變呢?你要變,倒是提前打個招呼呢。等等,想起前些日子她大哥特地跑家裡討名字的事兒,她覺得自己大概真相了。其實說白了,也不是她有多聰明,真就能透過隻言片語猜到真相。而是從小到大,她都深刻的貫徹了一個原則。親媽說的永遠都是對的!!從小,趙紅英就告訴她,地裡刨食沒出息,又苦又累,關鍵還得看天吃飯。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好好讀書,又因為小學畢業的人太多了,最起碼也得唸到初中畢業。紅旗公社沒有初中,她就跟著四哥宋衛軍一起到縣城裡唸的初中。為了能跟四哥同班,她在小學時還跳了一級。至於前頭那仨,倒不是趙紅英偏心,而是那仨蠢到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往家裡背紅燈籠。每半年兩盞,穩定得叫趙紅英都懶得訓他們了。這還得虧小學就兩門課,要是課程一多,那估計紅燈籠就更多了。再後來,等她初中畢業了,趙紅英又頻頻告誡她,說人家的時候,千萬不能光看外表,得注重內在。女人長得美多半是嬌氣不幹活的,男人長得俊那基本上就是個廢物蛋子了。當然,也有可能跟她前頭那仨哥似的,又醜又笨還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