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地頭, 擺席不算啥新鮮事兒,尤其是農忙過後那一陣子, 嫁娶的、考學的、喬遷的等等, 只要是能跟喜事沾邊的,鄉下人家都喜歡擺上兩桌慶祝慶祝。可誰讓老宋家這回的情況特殊呢?用萬眾矚目都不為過。趙紅英特地要來的日子就在秋收後沒兩天, 也就是整個村裡最早辦席面的, 排在她後頭的,還有好幾家要辦喜事, 因為都是很尋常的,一方面也不想爭先, 另一方面則盼著能在自家辦喜事之前先沾點兒喜氣討個好彩頭。不到半天時間, 老宋家秋後要辦席的訊息就放了出去, 又因為記者們還未曾全部離開,就有人跑去問,像他們這些外人能不能參加。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老宋家不差那幾個錢,只表示來人越多越好, 越熱鬧也就越顯得喜慶。與此同時,王萍也特地往京市打了個電話,本來是想跟大偉商量一下上京市那事兒, 不湊巧的是,大偉不在店裡,連強子也不在,接電話的店員表示記下來了, 等老闆們回來了一定打回去。王萍沒了轍兒,只好先往她閨女春芳廠子裡去了個電話,說了自家辦酒的日子,讓春芳到了日子跟春梅一起回家一趟。春芳一口答應下來。其實,最近一段時日,國有廠子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倒不是忙著加班,而是沒班可上。倉庫裡的貨積壓了一堆,偏偏訂單卻寥寥無幾,車間工人以前都是三班倒的,就連夜班也有多半人在忙碌,結果現在連白班都夠嗆,時常能看到女工們湊在一塊兒瞎聊,不是她們不願意幹活,而是真的沒活兒幹。像春芳和春梅堂姐妹倆倒是還好,主要是家裡沒啥負擔,哪怕她倆自打上班拿工資以後,仍是固定每個月往家裡寄錢,可說實話,這在她們廠子裡已經算是負擔很輕很輕了,甚至有工友是一人上班供養全家十幾口人的。就拿最壞的結果來說,萬一廠子真的倒閉了,她倆也不會咋樣,要不出去打工,要不回家嫁人,這幾年也攢了不少錢,無論是當本錢尋個小買賣做,還是乾脆拿來當自個兒的嫁妝,都措措有餘了。因此,春芳接了電話後,很是淡定的打算中午休息的時候,去找春梅說這個事兒,又看了下日子,估算著到時候可以提前幾天回去,多少也能幫著家裡分擔一些。且不提這倆姑娘,單說村子裡,性急的已經開始在為農忙做準備了,跟以前吃大鍋飯時的情形完全沒法比,現在地都是屬於自個兒的,做多做少全都是給自家在做,往常那些偷奸耍滑的早已改了性子,勤快的如同換了個人似的。當然,凡事皆有例外。隨著農忙的開始,村子裡絕大多數人都下地幹活去了,一些留下來還想挖掘新聞的記者們,甚至好奇的跟在宋家人身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做著活兒,忙是沒幫上多少,不過人家有這份心也算是不錯了,到了後來,那些記者則乾脆變了花樣,開始拿攝像機拍攝田間野趣,有人還借用了村委的電話,跟上頭領導打了申請報告,要求加播一期農忙實景故事。趙紅英私以為那就是瞎扯淡,田間地裡的事兒有啥好拍的?沒事兒幹了倒是去拍拍城裡的高樓大廈呢。不過,她轉念一想,鄉下地頭的人進了城稀罕得不得了,反過來說,城裡人下了鄉估計也是這種感覺。當下,她也就懶得說了。而就在村頭村尾忙成一片的時候,有戶人家顯得格外奇葩。不是別人,正是老袁家。這麼多年下來的,整個村子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了變化,有些變化大的甚至都想不來原先的樣子了,唯獨老袁家,幾十年如一日的毫無變化。人家開始推翻舊房子蓋新屋了,他們家仍舊是茅頂泥牆房;人家慢慢的注重起了孩子的學習,他們家卻依舊毛孩子滿地跑;人家自開啟始承包土地後就徹底改了性子,唯有他們家照樣是老子娘幹活,底下一幫人全都歇著。也不是完全歇著,像袁家大舅小舅的媳婦兒、閨女們多少還是會幫著幹活的,只男丁們翹著腳休息,別說下地幹活了,還得袁母特地從地裡回來燒飯做菜,生怕把家裡的這幫子祖宗給餓死了。如此奇葩的人家,在他們村也是頭一份了。不過,每個人都有他自個兒的活法,只要本人不在意,誰又管得著呢?等秋收接近尾聲時,學校也面臨著開學了。不過,在此之前,老宋家那頭先辦了酒,雖說日子有些趕得慌,可因為主動前來幫忙的人多,倒也不算太手忙腳亂。提前一天借桌椅板凳、碗筷勺子等等,也虧得老天爺給力,這些日子天氣都極為不錯,不單糧食都曬得透透的,連帶請客吃飯都顯得舒坦了很多。畢竟,豔陽天雖然熱了點兒,可陰雨綿綿的天氣也不適合擺酒呢。而春芳和春梅在擺酒的前一週就回了家,她倆也都是閒不住的,家裡人不讓下地,就幫著燒火做飯,順便把家裡家外都灑掃了一遍,還有工夫將棉被褥子等等,全部都翻出來,洗洗曬曬、縫縫補補,甚至抽空給家裡每個人都做了件夏天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