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沉默,於是追著李瑋打的自媒體和公共號更囂張了,一副自己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模樣。可是他們的囂張沒有持續多久,一個電影學院的學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跟自己的朋友解了惑。地星上的絕大部分導演,無論是華夏的,還是花旗國的,甚至東瀛國、高麗國、高盧國或米旗國的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為了避免被娛樂記者們猜去自己電影的主題和內容,於是都會給自己的劇組起一個別名作為代號。比較正經的導演或許會以自己的妻兒好友名字作為代號,亦或者用寵物、所居住或工作的街道名等等;而一些惡搞的導演則會根據原本的電影名故意起一些徹底顛覆性的代號,畢竟導演們的腦洞都是非常大的,真惡搞起來那是沒有邊界的。當這個潛規則被公開之後,社交媒體上無數自媒體和公共號開始默默地刪帖,但是李瑋的粉絲哪裡會放過這個鞭屍的機會。合著我們家愛豆好不容易轉型當導演要拍電影了,你們就合起夥來造謠我們家愛豆是去拍那些不能上映的電影,噁心不噁心啊!“沒有找到合適的景麼?”李瑋一邊在核對預算,一邊看著分管勘景的副導演發來的報告。“如果沒有合適的外景,我們嘗試在室內搭景的話,預算會增加多少?畢竟我們只是搭建一個小型監獄,而且真正需要搭建的地方也就幾個位置,問問道具組的同事吧。”吩咐完副導演之後,李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對於電影拍攝來說,內景有內景的好處,外景也有外景的好處。內景的好處在於燈光、氣候等自然條件就是完全人造可控的了,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無論道具組多麼努力以及後期效果組多麼認真,內景的真實性還是會被人詬病的。如果是大場面大特效的作品,那麼利用內景拍攝的話,觀眾會被特效吸引走。但是李瑋拍攝的《救贖》卻是一部文藝片,慢節奏的電影很容易讓觀眾注意到一些細節部分。看來只能祈求道具組的同事能更給力點了,李瑋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原本李瑋就覺得導演坐在導演椅上,然後看著監視器,只要說“開拍”、“再來”、“過”就可以了。現在看起來,李瑋就覺得導演不僅是劇組的靈魂,還是劇組的老媽子。雖然現代電影工業已經分走了導演無數的權力,但沒有人敢否認導演是劇組的靈魂和領袖,而一部電影作品的風格也和導演風格契合。李瑋劇組的不順利很快又被娛記們知道了,畢竟娛樂圈裡是沒有秘密的。娛記們上次被李瑋“陷害”了一次而大大地丟臉,所以娛記們立刻聯合起來開始黑李瑋的劇組。畢竟李瑋在電影圈目前還是個挺招人恨的角色,剛剛從愛豆轉型居然就拿走了盛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你讓其他男演員情何以堪?才拿了一個男演員獎項之後就居然想去拍電影?你以為你有錢了不起啊?我們這裡眾口鑠金,就是要毀掉你的劇組。